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书画装裱格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书画装裱格式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38248355_100163875

中国书画装裱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它不仅保护了书画作品,还通过不同的装裱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书画装裱的各种格式和流派,带您领略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画装裱格式分为卷、轴、屏条、册页、对联、扇面等。

书画装裱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立轴

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格式。立轴画心的四周,一般由“圈档”(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天头”,下为“地头”)、“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惊燕”(裱贴于“天头”上上的两条竖的绫或绢的条子)、“天地杆”包卷在书画两头内的两根木杆)“轴头”(套住“天地杆”暴露于书画外的木杆的两头,卷画时手握之处)“签条(贴于包首上的绢或绫的长形条子,用于书写书画名等组成。根据建筑物高低、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定,并予以相配合。

①一色镶边框的“天地头”用同一浅色绫绢挖嵌或镶成,不用“惊燕”。

②二色裱由“圈档”、“天地头”、“惊燕”组成。“圈档”随画心配色,“惊燕”与“圈档”颜色相同,“天地头”用蟹青、古铜等较深颜色。

③三色裱与二色裱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的颜色比“圈档”较深, “惊燕”色彩有别于“副隔水”(“三色裱”,是在“天地头”和“隔水”之间再加一层绢或绫的裱,故有三截。中间加的一截称为“副隔水”)颜色。

2.对联

秦汉以前用桃木作板分写“神恭”、“郁垒”神名,悬于门之左右,以为驱鬼压邪之用。至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世称“题桃符”,这是对联的起始。宋时,民间广泛张贴对联,后盛行于明清。

3.屏条、通景屏

宋代开始流行用书画裱成条幅装饰壁面,称为“屏条”。元代则通行“墙皮画”即把托好的大幅画用来遮壁。至明、清发展为4~12幅画面,拼成为整体的一幅连屏,称为“通景屏”。由于“通景屏”跨幅连景,中间不宜用镶料,不然有隔断之感,故中间几幅的左右和外侧两幅的内边,仅镶一条约半厘米的绢窄边,隐在画幅背后,起护托作用。每一条屏条,要求裱得长短、宽窄、镶料都一样,一般都用一色浅米色或浅湖色绫绢装裱,通常尺寸比立轴为短,并排挂在一起,中间不露出墙壁,所以地杆不装轴头,两端用色锦封。

另一种是四条分别为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或四条篆、隶、正草等书法的屏条,都称为一堂。

4.手卷

中国古代的一切图籍,原本都是可以卷舒的,如竹简、木简,便于阅读。以后书法绘画作品的装卷,即竹简、木简书卷形制的演绎。

手卷结构复杂,其排列顺序,由“天头”、“副隔水”、“正隔水”、“引首”、“正隔水”、 “画心”、“正隔水”、“拖尾”多个部分裱成。“天头”是用以装饰和保护画心的,一般用深色绫绢料镶成。“引首”明代始有,是用来题写手卷名称的,用染色仿古笺纸镶成。拖尾”用宣纸接成,是留给鉴赏者用来题词的。拖尾尺寸很长,一般要用三张宣纸粘连而成。为了使“天头”、“引首”、“拖尾”与画心等一一分开,并增加美观,其间需要有相隔的镶条,这就是“副隔水”、“正隔水”,一般用淡色绫绢料镶成,但也要有深浅之分,以免单调。

5、册页

在唐以前,书画都为卷轴,因阅读不便,唐始有将卷轴分割成多页的,为防遗失,便装潢成册,方便观看,名“册页”。册页的装裱基本方法一如卷轴,但装裱纸层加厚,至少要裱纸八层,使之硬如纸板,再大还须加层。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

6.扇面

扇面画也是中国书画装潢格式的一种。圆形的纨扇流行于宋代和元代,而明代约永乐后开始流行折扇。折扇相传是宋代从朝鲜传人中国的。

7.揭、裱

旧书画揭下再装裱,须谨慎考虑,一是防止裱时处置不妥或不小心损害了作品,二是防止在揭去旧托纸之后使书画失去元神。

一般的书画,若原来收藏比较得法,看上去基本清洁完好,只有浮面的灰尘、干霉,或小片污渍,那就不要淋洗,只需在揭裱之前用刀或合适的工具等拂、刮去浮尘或白花,有些去不了的部分,则用排笔局部刷洗,尽可能保存原来的精神。

如果书画因烟熏尘积,发霉发黑,则需要先淋洗。清洗的方法有两种:

①烫水冲洗。如果画面发黑发霉十分严重,原作已几乎看不清楚,可用烫的水清洗。

②皂角或漂白粉或枇杷水漂洗。冷水加皂角或滚水浸枇杷冷却后使用。也可用漂白粉,但漂过纸则易变,容易松脆,而书画本身经漂白粉冲洗,也容易失去原作精神。如果所需漂洗的书画已破损,则洗时不要揭去书画原托纸;如果表面完好,则应先揭去原托纸。冲洗时,先将书画附在油纸上,放置于案板或桌上,然后将一边垫高,从高的一边泻水淋洗,同时还用刷子洒水,不断淋洗,直至冲净为止。书画经揭下冲洗后,破损处要修补。修补好的白地上要加画接笔。

书画修补,要尽可能找和书画本身相同或相近的纸、绢来修补。修裱古书画,则也最好用年代与原作尽可能相近的古书画纸、绢。所以,平时若见到一些合适而本身已没有什么价值的书画,不妨妥善保存,待需要时把其上空白无书画处取下用于修补。或做旧一些纸、绢备用,办法是把一些新纸、绢置于风吹日晒处,时间长了使之陈旧老化。或用茶水染、烟熏等方法做旧。

原书画被重新装裱修补好以后,在补上的部分要接笔,接笔要尽可能做到补上的墨色、色彩、气韵、笔触和原作都能融合相配。

8.流派

南宋迁都杭州,北方名装裱师基本都随宫廷南下,从而最终集中于江南的苏州、杭州一带。这使北方和南方的技艺得以交流,并进一步发展。明代宣德年后,吴中地区的书画装裱艺术发达兴盛起来,至嘉靖、万历年间已有“吴装最善,它处不及”之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州的苏帮和扬州的扬帮。

苏帮的装裱,主要是承继北方迁来的装裱传统,故“苏裱”又被称为“故京裱”。故京裱”色彩艳丽,裱褙厚重,外形端正稳重。

至于扬帮装裱,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说:“吴县叶御夫装潢店在董子祠旁。御夫得唐熟纸法,旧画绢地虽极损至千百片,一入叶手,遂为完物。”后来叶御夫为扬州帮之师,使扬帮善于仿古装池,擅长揭裱书画,旧画本身虽支离破碎,一经装裱,即可起死回生,天衣无缝。

上海地区的装裱,融合了“宣和装”、“吴装”和“京装”的长处。其他还有“湖南装”,用湘绣代锦,特别艳丽;“广州装”用三色绢装裱,色彩华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