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医疗设备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随着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如何科学评价医疗设备的绩效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6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为医院设备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工作需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三级综合公立医院通常规模较大,医疗设备种类繁杂且数量较多,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对于医院充分发挥公益性以及保持高效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对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大,但同时也暴露出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落后、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对设备运行评价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全面有效的医疗设备绩效评价体系,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十分必要。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设备服务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共包含9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研究对象为CT机、MRI机、DSA仪和超声仪4类医疗设备,调查对象为湖北省内6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备绩效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各医院的设备绩效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H2和H5两家医院的整体设备效益较好,而H1与H6医院的各类设备绩效评价结果均位于中等及中等偏下。从设备类型来看,MRI机的绩效水平最高,DSA仪的绩效相对欠佳,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社会效益发挥不充分。
讨论与建议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直观反映设备的管理与运行状况,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例如,对于使用率高、功能利用率高、社会效益显著的设备可以加大资金投入。
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医疗设备投入资金大、技术复杂、运行成本高,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建议在设备购置配备阶段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在使用阶段做好运行维护工作,同时加强设备使用人员培训。
提升设备综合管理效率:建议医院设置专门的设备运行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运行分析和绩效评价。同时,配套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规划、采购、分配、使用、收益、检查、维修、评价、报废转让等信息进行高效整合。
提升设备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益,除了要保障设备的医疗需要,还要加强科研教学等工作。建议建立设备共享共用、调剂和以旧换新机制,研究制定设备资产盘活方案,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医院设备资产,提高利用效率。
结论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服务医院设备管理决策及高效运营,帮助医院从建立管理机制、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