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辽阳:从军事重镇到文化名城的历史变迁
唐代辽阳:从军事重镇到文化名城的历史变迁
辽阳,这座名字中带有“阳”的城市,不仅体现了古人逐水而居的智慧,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从唐代的军事重镇到如今的文化名城,辽阳见证了东北边疆的沧桑巨变。本文将带您穿越千年,探寻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
古人云:山南水北谓之阳。名字里带“阳”的地方,基本是山南水北的开阔之地,也是向阳而生、逐水而居的人类最理想的家园。
在辽宁,有三座城市因水而生,向“阳”得名,它们分别是沈阳、辽阳、朝阳,都是国家级、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曾流趟过悠悠流转的岁月长河。向阳而行,来到这三座城市,会遇见最辽宁的风景。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亡陈朝,统一了分裂达数百年的南北中国,唯有辽东之地仍孤悬东陲。他的继任者杨广希图扫平寰宇、一统江山,然而,由于轻敌冒进,刚愎自用,征伐高句丽的三战皆以失败而告终。
唐王朝建立后,高句丽表面承认唐王朝的宗主国地位,但实际上怀有敌意。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新罗、百济遣使纳贡之时,高句丽却闭塞道路,阻碍两国朝贡。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派使者上报唐王朝,高句丽却拒不服从唐太宗罢兵的谕令,唐太宗因此决定用兵高句丽,以统一被其占据的辽东地区。
唐军采用了水陆并进的策略。6万唐军兵分北、南、中三路,南北两路从两翼包抄,在扫清高句丽的抵抗后,向中路军靠近;中路则直指高句丽辽东地区的军事中心辽东城,最后三军共同完成对辽东城的合围。而由张亮率领的舟师,则从山东莱州渡海,进逼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李世民亲率大军从洛阳出发。此时,北路军在李勣率领下,兵进柳城,在要通过怀远镇(今沈阳辽中区茨榆坨镇附近)渡过辽河时,突然折而北上,直趋甬道(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造浮桥渡辽水所筑),从通定镇(约在今沈阳新民市公主屯镇辽滨塔村)渡过辽水,突然出现在玄菟城(今沈阳市东北柏官城古城)下,高句丽人大为惊骇,各城都关闭城门自守。北路另一支唐军数千人,在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率领下围攻新城(又称高尔山山城,今抚顺市劳动公园附近),城中人惊恐不安,没有人敢出来应战。不久,李勣与李道宗合兵攻下盖牟城(今沈阳南陈相屯东的塔山山城)。南路军在营州都督张俭率领下,从辽河下游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今辽宁营口市附近),大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人。
五月初,李勣和李道宗率前锋部队4000余骑抵达辽东城下。五月初八日,高句丽调集新城、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4万骑兵救援辽东。此次高句丽以10倍的绝对优势兵力挟势而来,希望借此一战,迅速扭转玄菟、盖牟两城失利的被动战局。面对气势汹汹的高句丽大军,唐军将士奋勇冲杀,与高句丽军展开激战,歼敌一千余人,高句丽军锐气严重受挫。两天后,渡过辽泽的太宗李世民进至辽东城东南,驻跸于首山脚下。
高句丽援军被击溃后,高句丽军民全部撤入城内,登城固守,唐军将辽东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李世民亲自用马负土至城下,不数日,城下沟堑俱被填满。李下令攻城,唐军首先用抛车飞石砸向城垣,随后用撞车撞击城墙,连续不停攻打了12天。五月十七日南风劲吹,唐军士兵在冲车顶上向城内发射火箭,点燃了辽东城西南楼,趁势攻入城内。占领辽东城后,唐太宗以辽东城为中心置辽州,辽东城终于回到中原王朝怀抱。
辽东大捷后,辽东城东白岩城的守将孙代音遣使来见李世民,表示愿意降服。五月二十八日,李世民率领一部分部队前往白岩城准备受降。当孙代音得悉高句丽已从乌骨城(今丹东风城市风凰山)派出10000兵士增援白岩城时,又放弃了投降的念头。二十九日,两军展开激战。李勣命令以撞车撞击山城,抛石机发射的飞石与唐军的弓箭如雨点般射入城中。突厥悍将、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高句丽弓弩射中,血流不止,李世民见状,亲自为他吮血,将士们听说后,没有不受到感动的。
正在两军激战之时,乌骨城援兵迫近白岩城,唐将契芘何力受命阻击援军,只率800名骑兵,挺身冲进敌阵。正当他陷入高句丽兵围困之时,尚辇奉御薛万备单枪匹马冲进敌阵,将契苾何力救出。而契苾何力将伤口简单包扎后,再次挺枪杀入敌阵,唐军士气大振,终于大败高句丽援兵。
六月初一日,城主孙代音深知已无法守住白岩城,于是暗中派遣心腹再次请求投降,约定城内投刀斧为信号。唐太宗在城门外靠近太子河的地方设御帐接受对方投降,改白岩城为岩州,派兵驻守。
辽东城与白岩城成为唐王朝在东北边地的重要都邑。在此后连续不断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中,辽东城始终是唐军的进攻前哨和补给基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元 668年唐灭高句丽后,设置安东都护府管理高句丽故地。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唐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至辽东城,统辖包括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旧地在内的广大区域,辽阳再次成为东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城市。
安史之乱后,中原通向辽东地区的道路被阻断。西域战事吃紧后,唐王朝对高句丽旧地的管理逐渐弱化。唐朝中期后,辽西地区的契丹族、辽东东北的渤海国势力迅速增长,朝廷开始失去对辽东地区的有效掌控,辽东遂成瓯脱之地,这成为大唐帝国辉煌下的无奈。
【诗词中的辽阳】
高丽使经辽左
作者:朱元璋【明太祖】
入境闻耕满野讴,
罢兵耨种几春秋。
楼悬边驿生铜绿,
堠集烟薪化土丘。
驿吏喜迎安远至,
驿夫忻送稳长游。
际天极地中华界,
禾黍盈畴岁岁收。
诗文略解:此诗通过高丽使者来朝觐明朝皇帝经过辽东地区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辽东地区生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
辽阳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如今正以暖意融融的热情、蓬勃向“阳”的新气象,吸引更多游客打卡、畅游!欢迎大家来辽阳:
逛古城
嬉冰雪
泡温泉
购皮草
品美食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