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论事物的原因与原理
读《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论事物的原因与原理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被誉为“第一哲学”,其内容涉及存在、本质、原因等根本性问题。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形而上学》第十二卷第四章的内容,解读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原因和原理的精妙论述。
第十二卷第四章(1)
这一章讨论的问题是:在什么意义上说所有事物都有同样的原因。
原文:
不同事物之原因与原理各各不同,
但在另一义上,人们以比似之意论普遍性时,就诸理悉而万物皆同于一因。
解释:
不同事物具备不同的原理与原因,
但在另一个意义上讲,人们用比喻(类比)之义来讨论普遍性时,众多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万物可以归于一个原因。
亚里士多德将多种多样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归类,但是,最后这些千差万别的原因,归入了他著名的四因论,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这样,对于任何事物的原因根据这个标准来分析,最后都会成为一样的了。
原文:
人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本体和关系范畴之原理与要素相异抑或相同;
并于每一范畴各作相似的询问。
解释:
人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实体与关系范畴的原理与要素是相同的还是不同?
并且可以对于每一个范畴都作出相似的询问。
原文:
若一切相同,问题会得成为悖解。
因为这样关系各项和本体将具有相同要素。
解释:
如果所有都是相同,这个问题就是个悖论。
因为这样的话关系的各项和实体就都被具备了同样的要素。
原文:
而这共通要素又将是什么?
作为云谓的其它范畴,与本体之间并没有既共通而又相异的事物;
但一要素则应该先于其作为一要素而组成的事物;
再者,本体并非关系的要素,关系也不会是本体的要素。
解释:
那么,这共通的要素又是什么呢?
作为称呼上的其他的范畴,与实体之间并没有既为共通又为不同的事物;
但一个要素则是应该先于其作为要素而成的事物;
比如铜是要素,它是先于用它制成的铜像存在的。
再者说,实体并不是关系中的要素,关系也不会是实体的要素。
原文:
又,一切范畴怎能有相同要素?
要素与要素组成的事物就不复相同,
如β与α就与βα不同。
(象实是与元一这类理知事物亦非要素;因为这些可为组合物与其组成要素的共通云谓。)
所以诸要素均不可以或为一个本体或为一个相关项。
解释:
再者,所有的范畴怎么可能有同样的要素?
要素与要素所组成的事物便不再相同。
比如B与A这两个要素,就和它们所组成的事物BA不同。
(实是和元一这样的事物也不是要素;因为它们可以是组合物及其要素的共通称呼。)
所以,众要素都不可以是一个实体或是一个相关项。
原文:
本体应专有本体之要素,关系有关系之要素。
这样,各范畴之要素实不相同。
解释:
实体应该有专门具备其要素,关系有关系的要素。
如此,各范畴的要素实际是不同的。
原文:
或者,照我们常习的看法,要素可说或相同或不相同,
例如,感觉实体之要素可以是:
(一)(甲)形式,如热,
其另一义为(乙)阙失即冷;
解释:
或者,按照我们一般的看法,要素可以说或是相同或是不同,
比如,感觉实体的要素可以是:
(一)(1)形式,比如热,
另一个含义是(2)缺失,比如热的缺失即冷;
原文:
与(二)物质,物质就直接地并自身潜在地或热或冷。
而本体则可(子)由这些要素组成,
或(丑)由合成物再合成,
这些合成物或以这些要素为原理而合成,
或是由冷与热所产生的任何物体,例如肉或骨合成;
合成产物必然异于诸要素。
解释:
和(二)质料,质料就是直接且自发潜在成为热或冷。
而实体就可以(3)由这些要素组成,
或是(4)由合成物再合成,
或是由冷热合成的任何事物,比如肉或骨合成的动物;
合成的产物必然是不同于各个要素的。
古希腊的思想家的质料观念以火与气为热元素,地与水为冷元素;
而冷热为万物分合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