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二首》,通过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唐玄宗的悲剧命运。
诗句解读
原文: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注释:
-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李商隐《马嵬二首》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赏析
第一首,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简析
《马嵬二首》是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这两首诗都以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流露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也饱含对李、杨凄苦爱情的惋惜,显示出诗人的过人胆识。此两首诗互相联系,诗中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用笔大胆,语言精练警策,余味悠长。
创作背景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