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变甲减的原因
甲亢变甲减的原因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两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在某些情况下,甲亢患者可能会转变为甲减。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沈赟对此进行了专业解答。
甲亢变甲减的原因主要包括治疗过度、放射性碘治疗、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甲状腺手术等。
治疗过度:甲亢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若药物剂量过大或治疗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过度抑制,进而出现甲减。部分研究显示,大约5-20%的甲亢患者会因治疗过度而发展为甲减。
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是甲亢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细胞有破坏作用,使用后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发甲减。据统计,约70%以上的甲亢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会在数月至数年内发展为甲减。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锂盐、胺碘酮等,具有抑制甲状腺功能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诱发甲减。
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甲亢患者患有Graves病,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随着疾病的发展,有可能导致甲状腺组织受损,最终引发甲减。桥本甲状腺炎也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初期可表现为甲亢,但随着免疫系统逐渐破坏甲状腺组织,则会转为甲减。
甲状腺手术:甲亢患者在接受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手术后,由于甲状腺组织被部分或全部切除,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甲减。研究表明,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约5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甲减,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则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甲减。
甲亢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度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一旦发现甲减迹象,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甲状腺功能的平衡。
本文作者:沈赟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