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主入睡很困难?揭晓哄睡和夜哭的背后原因!
宝宝自主入睡很困难?揭晓哄睡和夜哭的背后原因!
很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宝宝夜间频繁醒来、哭闹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大人的休息,也可能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那么,宝宝睡前哭闹究竟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宝宝睡前哭正常吗?
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会把孩子睡前哭闹归咎为家长自己原因,并因此觉得很有压力,很有挫败感,于是处理起来越来越糟糕,逐渐踏入一个死循环。
其实,宝宝睡前哭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婴儿和成人一样都需要用哭声来表达情感,进行情绪释放,家长不必自责,也不用着急干预,越不过度打扰,宝宝也会平静得越快。懂得了这一点,咱们就能轻松观察宝宝,合理应对他们的需求,也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问题。
宝宝睡前哭闹的原因有哪些?
- 身体不适或睡眠环境不佳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宝宝卧室光线太刺眼,屋里声音太嘈杂而影响宝宝睡眠,只要调整一下睡眠环境,宝宝哭闹的情况明显就减少了很多。 所以,当宝宝哭的时候,不如先检查下宝宝身体是否不适或者环境是不是不佳,排除之后,再找其他原因。
- 入睡时机安排不当
宝宝在不同的月龄会有不同的清醒时长,也就是说在宝宝睡醒之后间隔一定时间他们就会又困了,需要再次入睡。 而如果家长不会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也不太能掌握宝宝的清醒时间,就容易过早或过晚安排宝宝睡觉。 过早安排宝宝睡觉,宝宝会因为不够困却要躺下而大哭,过晚安排容易因为过度疲劳而大哭。
- 有睡眠依赖,无法自主入睡
宝宝不会自主入睡,就会比较依赖睡前家长提供安抚手段来帮助入睡,比如哄睡、奶睡等。 久而久之,之前的安抚手段也不容易满足宝宝了,就更容易崩溃大哭了。
- 释放情绪和精力
这一点,也是小编最想提醒大家的:「睡前哭」很多时候无需紧张。
在宝宝困了想睡觉的时候,他们都会有些烦躁和困倦,在这样的感受下容易出现哭闹。 有时候宝宝只是想通过哭来释放白天累积的多余精力和情绪,释放之后,宝宝晚上才能睡得更好。这时,家长不必干预,耐心陪伴就好。一般来说,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夜醒的情况会慢慢减少。
如何减少宝宝的睡前哭闹?
- 坚持相对固定的睡前仪式
比如洗澡、喂奶、拉窗帘、唱歌、按摩…… 这样可以让宝宝从兴奋状态逐渐因为心里的踏实期待而变得平静,从而减少哭闹。
-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比如昏暗的灯光、不过分吵闹的环境、合适的温度、舒适的睡衣和床品、安抚玩具的陪伴等。 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建立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 把握入睡时机
宝宝的睡眠习惯是越困越睡不着,所以,得看好宝宝的睡眠信号和清醒时间,让宝宝刚刚有困意的时候就去入睡,会更顺利。
- 在睡前和孩子聊天
无论是和小宝宝的嗯嗯啊啊,还是和大宝宝的闲聊,都可以帮助他们整理一整天的经历和情绪,能够缓解他们心中的压力,状态也更容易平稳。
- 让宝宝学会平静自主入睡
家长改善宝宝睡眠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宝宝能够在困意来临的时候,自己愿意躺在床上,翻翻身,自言自语几句,最终自己平静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