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款新车碰撞测试引发思考:货车防钻设计才是关键
30款新车碰撞测试引发思考:货车防钻设计才是关键
懂车帝近日进行了一项引人关注的汽车安全测试:用30款从10万到200万不等的乘用车,以56km/h的速度、30%的重叠面积追尾大货车。这项测试引发了广泛讨论,而本文作者从中获得了两个重要启发:一是货车应该普及"防钻设计",二是不能仅凭这一项测试就对车辆安全性下定论。
这项测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评估乘用车在小面积追尾大货车时的抗撞击能力和安全性。严格来说,这种测试很有意义,因为它至少让人们了解了这些车辆在特定场景下的安全性表现。
虽然有人吐槽SUV迎面撞击货车时A柱处于"剪切状态",成绩不如轿车,但这其实并不重要。关键问题不在于乘用车,而在于国内很多货车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安装后防撞梁。国内货车车厢较高,且后防撞梁没有严格的设计标准,有些货车司机甚至怕倒车时撞坏车辆,将后防撞梁设置成"悬吊状态",完全没有防护能力。
这种设计会让后方车辆在追尾时几乎无法避免被切割A柱,造成巨大伤亡。因此,货车应该出台防钻设计标准,防撞梁的位置、高度、结构强度以及碰撞结构都应该全面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后方车辆追尾时的伤害。
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懂车帝的这次追尾测试只能在特定速度下有参考意义。以SUV为例,钻入大货车尾部时,车辆A柱需要承受巨大的剪切力。即使A柱强度从1000MPa提升到2000MPa,在这种状态下也可能弯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较低速度下(如40km/h)表现会一样,事实上在正面、小角度正常碰撞中,不同车型的防护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不能仅凭这一项测试就对车辆安全性下定论。国内大货车的后部设计对私家车并不友好,碰撞时"吸能"、"防撞"的发动机舱几乎无法发挥作用,碰撞力全部由车辆的车顶、A柱吸收。
鉴于国内SUV销量占比超过50%,其中一半用户选择了SUV,一旦遇到这种事故往往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出台大货车尾部设计标准或规范现有条例,杜绝"悬吊"后保险杠的问题,对于保护私家车碰撞时的安全性和用户存活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