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无线通讯设备的安全防护策略与应对措施
高考期间无线通讯设备的安全防护策略与应对措施
在信息化时代,无线电作弊成为了考试中的一大隐患。无线电管理局为此采取了严格措施,以保障考试的公平性。以下就是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
考试前夕:提前监测电磁环境
在考试前夕,无线电管理机构会对考点周边进行巡查,提前监测考点周边的电磁环境,查清查实不明信号。这可以避免在考试期间出现意外。
考试期间:三步打击作弊信号
1. 全频率扫描
考试期间,第一步是全频率扫描。无线电管理机构启用了覆盖全市的26个固定监测站,对考点及周边开展专项电磁环境监测。一旦发现不明信号,立即进行解析,对确认是考试作弊信号的马上进行阻断或压制。
固定监测站(图片来源:工信部)
2. 交叉定位
在确认作弊信号后,工作人员会启用无线电频谱分析设备,通过多个固定监测站进行交叉测向定位,确定作弊信号源的大致位置。
3. 逼近查找
最后是逼近查找。工作人员会向可疑作弊信号源大致位置派出移动监测车辆,监测人员同时随车携带便携设备逼近查找,最终找到发射信号的具体地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与公安、考务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相互配合,快速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移动监测站(图片来源:工信部)
长效机制:全国性重要考试保障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已与教育、司法行政、财政、公务员管理等主管部门建立了国家重要考试无线电保障长效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全国性重要考试的保障力度。目前,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已成为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科技较量:反屏蔽设备的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反屏蔽通信设备,能同时防无线电监测车、防新三代屏蔽器、防二代屏蔽器、防一代屏蔽器、防电子狗、防作弊克、防金属探测器、防串频干扰。那么,这些设备真的能躲过全频率扫描吗?
据了解,无线电车并未对所有频段都进行监测。因为从0.000000至2400.000000兆赫如此大范围的无线信号有上亿个点,所以,更多的在实际使用中监测重点及可疑频段,如600MHZ、500MHZ、400MHZ,300MHZ,200MHZ,100MHZ及1200MHZ。同时,内传看字系统所使用的中心频段为433M、315M、915M等数传看字信号的频段也是各地无线电监测系统监测的重点。
尽管如此,这些反屏蔽通信设备并不能完全躲过全频率扫描。因为无线电监测车会重点监测一些频段,这些设备在避开监测车所使用的频段进行设计。但看文字手表、橡皮、眼镜即是采用文字方式传输的模拟信号;看字摄像机即是采用图像方式传输的模拟信号,因此它们都是不防范无线电监测车的。
未来展望:智能化监测手段
下一步,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将根据各类考试不同特点,统筹安排保障力量,进一步加强国家重要考试及作弊多发的其他相关考试无线电保障人员和技术力量,同时开展考点无人值守、远程联网和智能化监测、压制手段研究,最大限度扩大考点监测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对数字调制信号的监测工作,对无线电作弊信号进行精准识别和快速阻断,进一步防范和消除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的风险隐患。
工作原理:移动检测车辆
“两线相交成点”无线电监测车工作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的直线传播特性(频率越高的直线性越强),可以用强定向性的天线测出两个位置上对信号源的方位角,再地图上作两条直线,直线的交点就是无线电台的位置。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可以精确到一幢楼的程度。
现有市场上所有用对讲机发射的反屏蔽耳机信号,内传文字的手表、橡皮、眼镜等看文字的信号及反屏蔽摄像机的图像信号均是模拟信号,无线电监测车可探测到0.000000至2400.000000兆赫的所有模拟无线电信号(都是在其探测范围之内)。
结语
高考不光是学子们上场厮杀的战场,也是“御”与“防”两种通信设备的较量。在天罗地网的信号搜查与追捕下,最终是邪不压正。希望科技的进步,通信的便利,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正面的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