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溥仪受邀访日,为何他全程却如坐针毡,毫无笑容?
1935年溥仪受邀访日,为何他全程却如坐针毡,毫无笑容?
1935年4月,溥仪受日本天皇邀请访问日本,这是伪满洲国成立后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然而,这次被日本方面安排得极为隆重的访问,却让溥仪全程如坐针毡,毫无笑容。本文将通过历史照片和详细描述,还原这段复杂的历史场景。
溥仪到达横滨港
日本为溥仪安排的欢迎仪仗队
溥仪准备登上前往东京的专列
到达横滨港之后,日本方面还安排了欢迎仪仗队,不过溥仪似乎并没有心情在这里多做停留,他很快就登上了前往东京的火车。虽然身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但溥仪的行动其实并不自由,他的所有行程都是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之下。溥仪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此行他依然幻想可以得到日本天皇的支持,从而改变自己在关东军中的地位。而日本天皇邀请溥仪访日其实也是另有目的,日本对伪满洲国这个傀儡政府其实也是给予了厚望,他们希望通过伪满洲国政府来控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搭载溥仪的专列启程前往东京
溥仪的火车在上午11点左右到达东京站,日本方面在现场安排了众多的新闻记者,日本天皇裕仁带领众多官员也早已等候多时。上午11点5分,溥仪走下火车,他穿着伪满洲国军装,并佩戴了一把武士刀,身材挺直着向裕仁走去。当与裕仁天皇站在一起时,其作为末代皇帝的气质似乎完全将裕仁天皇压下去,裕仁天皇佝偻着腰,表现得就像是下级官员正在接受领导视察一样。但其实溥仪比谁都明白自己在日本人眼中的位置。
东京火车站日本官员等待着溥仪的到来
现场有很多新闻记者
溥仪与裕仁握手
在经过短暂的寒暄之后,裕仁又亲自安排他住进了日本皇太子所居住的赤坂离宫。
日本为溥仪安排的护送车队
车队驶进赤坂离宫
之后溥仪在东京待了9天,又先后访问了京都、奈良和大阪等地,但无非就是应酬和游览观光。直到在访日的最后一站,日本人长远藤柳才对溥仪建议,建议他回国后发布一篇诏书,宣扬所谓的两国友谊以及日本天皇的仁义精神。日本人最终还是露出了他们的狐狸尾巴,但溥仪也莫敢不从,回国后第一时间就发布了诏书。这时候的溥仪已经彻底绝望了,他心里仅存的最后一点幻想也最终破灭了。作为晚清的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是悲催的,尤其是在伪满洲国的这段时间让他极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