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山炮台:穿越历史的海防传奇
胡里山炮台:穿越历史的海防传奇
早在明朝时期,厦门作为八闽福建的门户,就在海防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当时设立了卫所。清朝时,这里有水师驻扎,鸦片战争前也设有炮台。胡里山炮台所在地之前的厦门港石壁炮台(英国人称之为长列炮台),在道光二十年(公元 1840 年)至道光二十一年(公元 1841 年)的三次抗击英国战舰的保卫战中,和其他炮台一起发挥了威慑和镇守的作用。然而,石壁炮台等炮台不幸被英军摧毁。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意识到武器和军事意识的落后给边防带来的危害,于是派人去西方学习并引进先进武器,增添海防。同治十三年(公元 1874 年),清廷就拟在石壁炮台处建造新式炮台。光绪十七年(公元 1891 年),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闽浙总督卞宝第题奏获准建造胡里山炮台,光绪二十年(公元 1894 年)三月初八,胡里山炮台正式动工,利用闽南 “三合土” 等建材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竣工。炮台建成后,获得编制 120 名,28 生克虏伯大炮也安装完毕并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试炮成功。28 生即 口径280 毫米。炮管长度:约 11.2 米。重量:达 44 吨。有效射程:19760 米。炮弹穿透力:3000 米内可穿透 65.8 毫米厚的钢板。射速:每分钟可发射 1-2 发炮弹。
德国克虏伯公司最初是个小小的铁匠铺,传到老克虏伯手里时创造出了 “罐钢”,并用这种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从此名扬四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开明大臣认为应向西方学习,开展近代工业。李鸿章在目睹普鲁士大军用克虏伯火炮打败法国后,对德国大炮青睐有加,于 1871 年购买了 328 门克虏伯大炮,这些大炮成为大清王朝国防的中坚。光绪二十年(公元 1894 年)三月初八,胡里山炮台正式动工,利用闽南 “三合土” 等建材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竣工。炮台建成后,获得编制 120 名,28 生克虏伯大炮也安装完毕并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试炮成功。
民国初年,北洋军陆军福建第一师第 14 混成旅旅长臧致平驻防厦门岛。1923 年,臧致平宣布对福建督理孙传芳独立,北洋政府命令海军攻打厦门。7 月 30 日,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率领 “应瑞” 号、“海容” 号二舰进攻厦门,被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几乎击中 “海容” 号舰尾,两舰仓皇逃遁。同年秋,杨树庄再次进犯,胡里山炮台未开炮他就率舰溃退。
1928 年 5 月,奉系军阀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率三艘巡洋舰南下想攻取厦门,因慑于胡里山炮台大炮的威力,不敢贸然进港。5 月 2 日深夜,“海圻” 号、“肇和” 号两舰驶近港口,胡里山炮台守军立即开炮阻击,双方炮战约一小时,两舰不敢靠前,次日温树德舰队掉头北上。
1937 年 9 月 3 日,日军进攻厦门,胡里山炮台击沉日军 “箬竹” 型 13 号驱逐舰,击伤 “羽风” 型 4 号舰,粉碎日军侵占厦门的企图。同年 9 月,28 生克虏伯大炮炮位加顶盖,成为地堡式台。10 月 26 日,为加强防御,胡里山炮台的二尊 150 毫米克虏伯火炮被分别移设至何厝的香山、五通的霞边。1938 年 5 月 13 日厦门被日军占领,炮台失陷。1945 年 9 月 28 日,中方在鼓浪屿海滨饭店接受日军投降,胡里山炮台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
1949 年 10 月 17 日厦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胡里山等炮台。此后,这里经历了多次部队管辖变动。1957 年,驻厦部队拆除西炮台大炮。关于此事,现在的胡里山炮台有专门的展牌介绍如下:
西炮台与东炮台呈对称结构,原本也配备了一门28生克虏伯大炮。然而在1957年全国大炼钢铁时期,驻厦部队将两门大炮以每公斤8分钱的价格卖给了厦门铁厂,用作大炼钢铁的原料。当西炮台大炮被拆毁运到厦门铁厂时,被下基层检查工作的时任厦门市委书记袁改发现,并当即指示要求将东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作为历史的见证保护下来。于是这门大炮总算躲过一劫,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1958年,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成立(原址就设于西炮台内),并向台湾直播了毛泽东主席亲自拟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此外,胡里山炮台还承担了向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空飘、海漂宣传品的任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对以上文字介绍不敢恭维,“全国大炼钢铁时期”是1958年,1957年拆除西炮台,按当时市场价折价出售,与“大炼钢铁”背景无关,展牌的说法是违背历史的。用现在的观念来评价,1957年拆除炮台当然是错误的,那个时代人们文保意识的淡薄不奇怪。但是,当时炮台是军事单位,驻军处置其中的物资并不违法。因为胡里山炮台1996年11月20日才由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 年 5 月,为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旅游事业,驻守炮台的解放军将胡里山炮台移交给厦门市旅游局对外开放,成立了胡里山炮台管理处。此后,管理处对炮台进行修复并逐步对外进行开放,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胡里山炮台,它不仅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海岸炮台,更是研究中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重要史迹,是中国近代军事史、海防史、洋务运动史的重要实物见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它作为厦门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厦门胡里山炮台怀古
天工筑垒镇鲸吞,一隅东南卫国根。
百丈高台浮蜃浪,几尊巨炮对金门。
烽烟雨霁花开树,海峡潮平血有痕。
铸剑为犁耕九域,听涛如鼓摄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