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盘点古代决定历史走向的十五场大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盘点古代决定历史走向的十五场大战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21A03TD100

从商周时期的牧野大战到明清时期的萨尔浒之战,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决定王朝更迭、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战役。本文精选十五场最具代表性的战役,带你领略这些改变历史的关键时刻。

牧野大战:周朝取代商朝的开端

牧野大战是有史以来记载详细的第一场决定王朝更迭的战争。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青铜器“西周利簋”,用4行33字铭文清楚地记载了大战的时间地点和过程。


“西周利簋”,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属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周灭商之意义,是“人治”取代“神治”的开始,为了在舆论上制造合法性,周公制礼,提出了天命观、君权神授、以人为本等思想,奠定了后世三千年的王朝主流价值观。

五国伐齐之战:战国格局的重大转折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非常多,影响也很深远。在秦晋殽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马陵之战、五国伐齐之战中,最终选择了五国伐齐之战。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拓地千里,引起各国恐慌,最终促使各国合纵攻齐,史称五国伐齐,由于联军统帅是乐毅,也叫乐毅伐齐。此战改变了战国力量对比,战国格局从此变成一超多强。

长平之战: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决战。此战中,秦国也是赌上了全部家当。如果赵国能赢,可能秦国要崩。长平之战以后,四十多万赵国降卒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无人可以抵抗秦国的威胁。

巨鹿之战:秦朝灭亡的导火索

巨鹿之战之前,陈胜吴广、项梁尽皆战死,整个黄河以南的起义基本被平定了,所以章邯才率军北上,准备平赵。如果项羽战败,章邯下一步就是回师关中,前后夹击,刘邦大概率也要没了。

昆阳之战:新莽政权的终结

昆阳之战之所以爆发,源自于王莽对围剿义军的战略调整。四十多万人携带的军械物资一下子喂饱了绿林军,据说战后打扫战场都花了几个月。此战不久,绿林军长驱直入,攻入长安,新莽政权亡。

官渡之战:北方归属的决定性战役

官渡之战决定着北方的归属。如果曹操输了,北方未必是老袁家的。袁绍本人能力问题不大,但其两个儿子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袁绍挂掉,北方很有可能重新陷入混乱。

赤壁之战:三分天下的关键之战

赤壁之战是决定整个南方归属的关键战役。曹操之所以着急南下,是因为对面的形式太弱了。此时刘备的实力甚至还不如刘表,孙权虽然割据江东,却也立足未稳。如果曹操打赢了,大概率三国是没有了,没了三国,司马家也不太会有机会借军功起家,西晋可能也不会出现。

淝水之战:南北朝格局的奠定

这场毫无争议,如果苻坚打赢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估计要提前结束。但苻坚未必能镇住北方,毕竟即便是66年后统一北方的北魏,即便是经历了孝文帝汉化改革,结果也还是搞出来个东魏和西魏。

沙苑之战:东西魏对峙的开端

这是一场比较冷门但非常精彩的战役。西魏的国力可以说到了有史以来最虚弱的时候,全国能够调动的军队,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对方的东魏,是二十万。此战对于东魏来说,并未伤筋动骨,只是此后再不能随意攻入关中。对西魏而言,通过沙苑之战,西魏获得了和东魏比肩而立的资格,东西魏对峙局面形成,也为后来北周、北齐对峙、以及北周灭北齐打下了基础。

洛阳虎牢关之战:唐朝统一的关键

赢了,一战灭两王,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奠定唐朝统一局面。输了,两种可能:一,李世民侥幸生存,唐军退回关中,发育几年再来。二,李世民战死,游戏结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本质上不是安禄山的问题,哪怕唐玄宗突然人间清醒,趁着安禄山去长安跳胡旋舞的时候一刀给他剁了,这个战争中午不来,早晚也得来。不叫安史之乱,也可能叫李郭之乱,总之,乱,是个迟早的问题。

高梁河之战: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关键

公元979年,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被灭,携战胜之余威,宋太宗赵匡义出兵三路北伐,准备一举收复被石敬瑭送给契丹人的幽云十六州。这一仗其实从形势上看,距离胜利已经很近了,亏就亏在粮食没跟上,然后由于西路军进展过于顺利,东路军各将领急于求胜,结果倒逼曹彬只带了五天口粮急行军攻打幽州。结果幽州攻打不下,辽援军抵达,宋军军心不稳,全线溃退。

鄱阳湖之战:明朝建立的关键战役

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和陈友谅,兵力对比二十万对八十万,优势在陈友谅。此战的重大意义在于决定谁来统一南方、进而统一天下。1363年,陈友谅倾全国之兵号称60万,进攻朱元璋,首战受阻于洪都(南昌),紧接着就是长达80多天的洪都保卫战。80多天的时间里,朱元璋凑了20万援军救援,陈友谅军队士气受阻,掉头进入鄱阳湖,双方在鄱阳湖爆发终极决战。嗯,过程跟赤壁之战比较像,一样的铁索连船,一样的火攻,只是陈友谅没有曹操那样运气,突围中被射死。

京师保卫战:明朝存亡的关键

对阵双方,瓦剌和大明。人们习惯于从结果去理解,总会觉得战争的结局应该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仔细看当时的形势,就会明白当时的大明有多凶险。文武百官在土木堡之变中,一共损失66位,其中包括一个皇帝、两个尚书、俩个内阁大学士(其中还有一个首辅),以及二十余万大明的中央军。除了朝臣为之一空,整个京师地区也陷入无兵可用的地步。如果京师失守,大明会不会被提前打成南明,还真不好说。

萨尔浒之战:明清易代的开端

关于明朝到底出动多少兵力上,历来说法不一,清朝史书给出的数字分别是20万和27万,号称47万,而后金军则是6万。比较靠谱的说法,来自当时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在晋。他在《三朝辽事实录》中给出的数字是八万,蓟辽总督薛三才的奏疏《清剿奴酋酌议兵食第二疏》中给出的是十二、三万人。由于此两人都不是萨尔浒之战的直接当事人,并无为自己脱罪之嫌,且当时都身兼要职,所以这个数字是比较靠谱的。十万左右的部队,居然还分兵六路,其实在老张看来,以明军当时的战力,即便是合并一处,都未必打得过努尔哈赤。后金也是赌上了全部身家,明军输了还能苟延残喘,努尔哈赤如果输了,后金的崛起也就此夭折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