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教授诞辰115周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教授诞辰115周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34911

赵以成教授(1908.2.13-1974.9.21),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人、开创者和领袖,我国首个神经外科建立者、第一家神经外科基础研究机构的创办者、第一届脑系外科研修班组办者。历任天津市立总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脑系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宣武医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及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成立于北京宣武医院,后转至北京天坛医院——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被誉为中国神经外科之父”

赵以成教授是中国神经外科开篇史上必须提及的医学巨匠,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也亲手塑造了新中国时代的神经外科。从天津市立总医院脑系科的建立,到第一届脑系外科进修班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落成,赵以成教授尽显“德高为宗师,艺精为巨匠”的风范,培育出王忠诚院士、薛庆澄教授、赵雅度教授等一众神经外科骨干,为中国神经外科扬起了第一叶风帆,也为后世神经外科同道勾画出了壮阔的发展蓝图。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在赵以成教授诞辰115周年之际,让我们回溯赵以成教授与中国神经外科的成长历程,知史明智以致远,继往开来筑华章。

学术成就与职业历程

赵以成教授1908年2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县,1927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医科班,次年转入北京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1929年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于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38年,赵以成教授获洛克菲勒奖学金并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深造,于1940年返回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43年迁居天津,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

1952年,赵以成教授调入天津市立总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成立新中国第一个脑系科,任科主任,同年着手筹办全国第一个神经外科高级研修班;1955年兼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教授及北京同仁医院(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58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迁入北京宣武医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次年任该院神经外科主任,1960年组办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任所长,并任宣武医院院长。

学术贡献与社会影响

赵以成教授曾担任《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中华神经外科学杂志》、《中华精神病学杂志》的编委,编写及出版了《神经内外科手册》、《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及治疗》等大量外科教材和50余篇学术文章,历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外科学会和国际神经外科学会会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追认其为“模范总医院人”,中国神经外科协会誉其为“中国神经外科之父”。197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为缅怀赵以成教授在神经外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创办“白求恩-赵友谊金”,将其称为“中国神经外科创始人”。

个人经历与医学梦想

“芗城”漳州,海滨邹鲁,白浪茫茫孕育了闽南的鱼米花果和风土人情,也灌溉了赵以成教授的医学之梦。

赵以成教授的父亲本是一名矿工,因意外不幸失聪后以编售斗笠为营生,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女性,拥有着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是慎重其事,而这也是赵以成教授在学业中茁壮成长的雨露甘霖。幼时,他就读于离家不远的华英小学,14岁考入厦门寻源书院,成绩一直保持在优异的水平。


赵以成教授旧照

1926年,18岁的赵以成教授考入当时福建省唯一一所医科学校(专业)——福建协和大学医科班,筑梦医学。次年,赵以成教授转入北京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于1929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期间对外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赵以成教授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开始了他辉煌的医学职业生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