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评书《三国》大比拼:袁、李、姜三家录像对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评书《三国》大比拼:袁、李、姜三家录像对比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392313890_29071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由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重点描绘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以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作品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袁阔成:评书艺术大师

袁阔成(1929-2015),北京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以擅说《五女七贞》而著名。

自幼随父习艺,后拜金杰立为师,并得到陈士和的指点。14岁登台,长期在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献艺,18岁即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袁阔成先生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

袁阔成表演《讨还荆州》:

姜存瑞:评书艺术的传承者

姜存瑞(1908-1997),评书演员。天津人。原名姜炘熙,笔名震宗。1908年七月初二出生于天津杨柳青。七岁上义学,1924年在天津河北关上木场做学徒学雕刻术,喜听张岚溪的《三国》并向之学习,直至1928年4月18日正式拜蔡豫卿为师,先学《隋唐》。1931年正式登台。此后先后向顾存德、蒋轸庭、福坪安学艺,深得他们的艺术精髓。他主创书目有整部改编的评书《三国》以及《温酒斩华雄》、《舌战群儒》等文武片断;改编的新书有《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岩》等整套节目。自五十至八十年代参加过历届天津及全国的评书汇演及津门曲荟。

姜存瑞的表演风格豪迈而不失细腻,分析人物和情节鞭辟入里且细致深刻;发音字沉口清,如穿云裂帛;精于赞、赋、话作料、书外书,能大段背诵古文。长于袍带书,尤以《三国》最为著名,享誉书坛。三国当中年龄最大。

姜存瑞表演《鞭打督邮》:

李鑫荃:评书艺术的创新者

李鑫荃(1921-2004)北京评书名家。河北安次人。自幼酷爱评书艺术,师承评书老人段兴云,并私淑连阔如、马连登等评书名宿。1959年加入北京宣武说唱团,积极说演新评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出《红岩》、《平原枪声》等新书,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1962年在中国曲协举办的说新书交流会上,与袁阔成同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2000年北京市文联对其五十年来为繁荣文艺事业所作的积极贡献予以表彰。

李鑫荃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认真作艺,坦荡做人,行为规范,堪称楷模。北京电视台录制的《三国演义》等音像、书籍等,已成为李鑫荃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

李鑫荃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不少部传统评书和现代评书,这些书目播出时,好评如潮,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6年他应北京音像公司之邀,录制了全部《三国演义》大约200多段,这部三国演义的录像曾于1989年播出过。

李鑫荃表演《舌战群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