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了解气候与血压的微妙关系——季节性低血压
【科普】了解气候与血压的微妙关系——季节性低血压
随着夏天的到来,因头晕乏力症状就诊的患者日渐增多,前几天王叔叔因头晕、乏力、血压只有80/46mmHg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王叔叔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综合考虑王叔叔可能是发生了季节性低血压。明明是高血压,为什么发生了低血压呢?
季节性低血压,顾名思义,是指血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准确来讲,是指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段内,血压读数低于90/60mmHg。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季节性低血压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引起季节性低血压主要有哪些原因?
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都是24小时不断变化的。随着季节、年龄的因素,血压也是在变化的。夏天血压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温度变化
夏季的高温和潮湿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引起血压下降。中老年高血压病友,尤其是平时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其血管弹性差,调节能力不足,血压降低范围超过自身的调节范围,就容易出现季节性低血压。气压变化
夏天的气压普遍比冬天低,所以夏天的血压也比冬天稍低一些。活动水平
夏季多汗。水分会通过体表过多的蒸发影响血压,钠盐也会丢失增加。再加上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吃了一些利尿剂等等这些降压药,血容量会相对的下降,这就会导致血压下降。
季节性低血压会有哪些表现?
季节性低血压的症状与普通低血压症状相差不大,典型症状就包括站立时的头晕、眼前发黑、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反应迟钝,颈部或者肩部可能出现一些不舒服。
当然很多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典型的症状,只是感到轻微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通常是在站立的时候加重,平卧位的时候就减轻或者消失。
如何预防季节性低血压的发生?
多饮水:要适当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以保证血液流通更加顺畅,也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避免突然起床或变换姿势:起床时要缓慢坐起,避免快速变换姿势导致血压下降。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在户外过长的暴露,特别在中午和下午这个时间段。
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补充电解质。规律运动,选择在早晨或者比较凉快的傍晚进行运动,这个时候就避免心血管系统过多的刺激,如血管剧烈的舒张和剧烈的收缩会对循环稳定更有好处。
监测血压:自己主动监测血压有助于尽早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
我夏季血压正常了可以减去降压药吗,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叔叔阿姨平时高血压,但到了夏天,血压会比平时低,一般血压低到120/70毫米汞柱以下可以考虑去减药,至于减哪一种药需要医生帮您来判断。重要的话说三遍哦:一定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一定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一定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
对于老年人,他们的血管弹性以及收缩功能下降,对气温变化引起的血压波动比较敏感,甚至会有些出现夏季低血压,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头晕目眩、全身乏力、心悸、胸闷等,更严重的会引起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如果头晕目眩、全身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定确切的诊断,并接受定制的治疗方案,另外注意平时的饮食、作息规律和生活方式习惯,比如避免吃太烫的食物等,有助于预防和应对季节性低血压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