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时规则解读应氏杯首局 有些“传统”应与时俱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时规则解读应氏杯首局 有些“传统”应与时俱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ports.sina.cn/others/qipai/2024-08-14/detail-inciqxcf9382645.d.html

8月12日,第十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五番棋决赛首局的最后时刻出现了争议一幕。一力辽因摁钟失误被罚2点,虽然最终棋局胜负结果未受影响,但这一小插曲背后,折射出围棋比赛"包干制"用时规则长期存在的问题。

包干制+读秒制 合理吗?

近代围棋比赛用时赛制起源于日本。早先日本棋手下棋是没有用时限制的,这导致有些重要的对局,劣势的一方会迟迟不落子,将下棋变成了"坐禅"。

后来日本棋院规定了对局双方的基本时限,虽然每方用时动辄长达8小时甚至更长,但总算能保证在一两天内完成对局。由于用完基本时限直接判负显得过于严苛,于是引入了读秒环节,要求棋手在一分钟之内落子。这种基本时限加读秒的用时规则,沿用到业余比赛时,演变为"包干制"(没有读秒,在基本时限内必须下完,否则判负)。

然而,"包干制"带来的"搅局"、"填子"等争议从未间断。虽然它预设了比赛结束的时间,但裁判经常需要解决双方的用时争议,反而造成后续比赛的延误。

职业比赛的读秒赛制虽然避免了"搅局"的问题,但棋手在面对简单局面时,为了多争取一点思考时间,往往选择在58、59秒时才落子,甚至在关键时刻通过"打将"拖延时间,这些都让正常的对弈进程变得有些畸形,与"留下一张精彩棋谱"的初衷背道而驰。

无论是包干制还是读秒制,这些规则都是100多年前的产物,早已到了需要优化升级的时候。

应氏规则延时罚点的意义

应氏围棋规则在用时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将用时与目数挂钩,这一创意让比赛的激烈程度和思考维度都得到了提升。不过,延时罚点的初衷应该是考验棋手的计算能力,而非考验其是否能"下得完"。

一力辽对阵谢科

谢科与一力辽的这盘棋出现的争议,本质上还是"包干制"带来的问题。从棋的内容和过程来看,一力辽确实不应该被罚点。但如果这盘棋因为这2点罚分导致胜负反转,大家又会如何看待延时罚点的规则呢?

为何不用加秒制?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采用"加秒制"就能迎刃而解。每走一步棋都增加一定时间,让对手的"搅局"变得毫无意义。但每步增加的时间又不多,特别复杂的局面下,棋手仍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计算和判断,延时罚点的意义依旧存在。

国际象棋的职业和业余比赛早已普遍采用"加秒制",即使出现超时纠纷,也大都是超时棋手自己的问题,不会引发对对方招法或行为的质疑。总奖金高达200万欧元的世界棋王挑战赛也采用加秒制,大量的棋类比赛数据已经证明了加秒制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那么为什么围棋大赛还不使用加秒制呢?目前,一些围棋业余比赛已经开始尝试加秒制,效果良好。职业大赛采用加秒制,可能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

围棋虽然是传统文化,但有些"传统"早该与时俱进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