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健康·生命之舞":创新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春健康·生命之舞":创新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随着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开展性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推动的"青春健康·生命之舞"项目,通过创新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全国多地学校和社区推广,为青少年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2024年12月2日,山东省济南市,参加"青春健康·生命之舞"培训的学员们围坐在一起。
2024年12月,河北省邢台三中副校长李永红组织学校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规划新学期的青春期心理和生殖健康教育工作。这项名为"青春健康·生命之舞"的项目,与传统心理生理课不同,它通过唱歌跳舞、游戏互动等形式,让教师从"青春先锋"的角度,以协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
近年来,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面临诸多挑战。2019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显示,发生初次性行为者中仅有53.2%采取了避孕措施,约60%的未婚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但对避孕知识了解不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格率仅为53.28%。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强调强化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预防非意愿妊娠。
"青春健康·生命之舞"项目旨在通过活泼的、高互动性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帮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的青春期心理、生理保健和生殖健康知识,培养更积极的日常情绪和人生态度。
参与培训的学员来到济南市舜文中学实战演练,在同学们抵达之前制作道具、布置活动现场。
探寻青春百态的旅程
"青春健康·生命之舞"的核心课程是"生命之旅",通过"青春先锋"引导参与者开展活动。项目目标包括:
- 增强青少年的自尊、自信、自爱
- 提升自我效能,明确生活目标
- 培养安全、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 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和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 指导如何向外界求助
2024年底,中国计生协在济南举办青春健康生命之舞项目管理暨青春先锋培训班,来自16个省(区、市)的130余人参加,其中70余名"青春先锋"年龄从17岁到47岁,涵盖基层计生协、街道办、大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
培训中,学员们通过"权利行走"等活动,体验不同人生境遇,理解如何正确负责地对待性别与性行为。李永红副校长认为这种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形式特别好,能够很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舜文中学的学生们为完成团队合作任务,一个学生躺在白纸上,另外几个学生帮忙描画出人体轮廓,以备后续标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时使用。
助燃生活勇气的舞蹈
培训手册强调赋权的本质是想象梦想并朝着它前进,认可和建立优势与天赋,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是支持正义和公平。青春先锋不是教育者而是协助转型者,帮助他人"赋权"。
经过培训后,学员们在济南舜文中学开展实战活动。初一学生从拘谨到积极参与,通过舞蹈、互动游戏等形式,学习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知识。活动最后,学生们纷纷写下感受,表示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坦然面对青春期的变化。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护士田琪琦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把相关知识带进校园,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等伤害事件的发生。邢台学院在培训后不久就开展了第一次"生命之舞"活动。
开拓通往舞台的道路
洪苹曾长期在中国计生协任党组成员,她认为"生命之舞"是"青春健康"项目的有益补充和创新。曾碧教授从2021年起参加过5次相关培训,通过宣传项目内容和价值,成功在甘肃省陇南市多个学校开展活动。
培训师胡岚表示,通过8年一线实践,她更了解青少年及其家长的需求和挑战,参与编写了多个性教育科普绘本和读本。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宋逸指出,尽管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对性器官结构、避孕方法等知识掌握不足等问题,需要更多心理支持和疏导。
"青春健康·生命之舞"项目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更积极的日常情绪和人生态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