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因人施教: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因人施教: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7614911_120669064

因人施教是教育中一种科学的方法,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因人施教的理念、实践方法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因人施教也是科学教育的方法之一,老师怎样做到“因人施教”呢?
这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或幼儿的教育,对年龄越小的学生或幼儿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大。老师此时的教育就越要考虑因人施教的科学性,既要考虑到来学习的全体年少的学生和幼儿,又要兼顾学生或幼儿的个体差异,从而来考虑因人而异的因人施教。
老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千篇一律“大面积”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就要既照顾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或幼儿,又要照顾那些“吃不了”的学生或幼儿、既要满足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学生或幼儿的求知欲,又要调动相对“较差”的学生或幼儿的积极性,使不同情况的学生或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上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指导学生或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候,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或幼儿在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同时,还要针对性地指导他们扮演有利于自己受教育的角色,使他们通过扮演角色,学习辨别是非,了解生活常识,积累生活经验。让一个平时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去扮演“小厨师”,逐渐使他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让一个平时动作“粗野”、爱打架的小朋友,通过扮演“交通警察”,培养了他的自制力和助人为乐的情感;让一个平时爱哭,不喜欢交往的小女孩,通过扮演展览馆里的“解说员”,大大地提高了她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也提高了参与做事的信心……让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或幼儿,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雪糕棍、火柴、瓶盖、糖纸、布头、线绳等材料,粘贴、拼图、组装、搭建各种他们喜欢的“花园”“高楼”“娃娃”“汽车”等等。使学生、幼儿在学校和幼儿园里各自都有不同的事情做,各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学识上的提高。

“因人施教”是科学教育的一种方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或幼儿内在素质的判断力,犹如园丁判断“芍药和牡丹的不同”就应施肥和养护的不同。培养学生和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出色的智力,要求我们老师像园丁一样,发现他们的特点,而后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阳光,并铲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争奇斗艳。

因人施教需要老师有园丁眼光分辨出谁是芍药、谁是牡丹,更重要的是老师应成为学生或幼儿当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成长。老师不是敷衍的,而是真诚的,加入孩童队伍里成其为一员,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以赤子之心与孩童打成一片,更能了解孩童的各方面,为因人施教掌握真实的基础。让老师成为“长大了的孩童”,只有老师,做“长大了的孩童”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童、发现孩童,更好地开发孩童、引领孩童、发展孩童。

此外,老师在“长大的孩童”之中,与孩童共同成长,随着与孩童一起“长大”,分享着与孩童共同“长大”的快乐。同时,老师对身边的孩童有着最深刻地了解,为因人施教带来最准确的定位。

因人施教是从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因人施教是为了将原本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塑造成同一结果的人。

智力类型上的差异。多种智力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不同。“十指有长短,作用各不同”,因人施教即是为缩小差异而教。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智力多元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按其所列七种能力,如以传统的智力理论观点看,只有前面所列的三种能力,才算智力。后面的四种能力,一向并非智力测验所要测验的项目,加德纳将这些能力综合为智力,这一点,显示出近年来智力理论走向上的新改变。(1)逻辑数学智力;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数学的一般能力,以及处理较长推理、识别秩序、发现模型和建立因果模型的能力。(2)语言智力;运用语言达到各种目的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语意、语序和灵活操纵语言的敏感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的能力。(3)音乐智力;感受、辨别、记忆、理解、评价、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4)空间智力;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再造、转换以及修改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5)人际关系智力;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求的能力并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6)内省智力;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7)自然智力;认识物质世界的相似和相异性及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事物的(如云、岩石等)能力。

每个人各自的大脑智力成分不同,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因人施教是最科学的教育, 能让各种学习类型、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和儿童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 因人施教” 不是为扩大幼儿之间的差异而教,它体现的是“教师教育要为学生和幼儿发展服务”的宗旨。其实,“因人施教”常常是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因此这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和幼儿个别差异的方法问题,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和幼儿的统一要求或共同目标问题。没有“共同的教育目的”或“统一要求”,片面强调关照学生和幼儿的个别差异, “因人施教”就会失去明确的方向。

因人施教,最适合个体的教育,并不是一对一教育而是让一部分特殊智力的学生或幼儿吃“小灶”。因人施教的方法要遵循以下步骤:

1.因人施教教学活动中的区分:

(1)分区活动中:鼓励学生和幼儿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建立新区;活动区的内容和材料应有两个以上的层次,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和幼儿。

(2)分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和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小组去活动。

(3)集体活动中:应渗透一定量的学生和幼儿的自主性活动。

(4)个体活动中:在分析学生和幼儿特殊性的基础上予以指导和帮助。

2.因人施教游戏活动中的区分:

(1)启发学生和幼儿自己提出游戏主题;

(2)指导学生和幼儿自己分配游戏角色;

(3)指导学生和幼儿自己组织游戏;

(4)指导学生和幼儿自己准备或自制游戏用的玩具或材料;

(5)指导学生和幼儿自己评价游戏。

3.因人施教生活活动中的区分: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和幼儿自由和自主。

4.因人施教环境中的区分:

(1)活动区的材料:多一些层次性和特殊性;

(2)材料的使用:多一些选择自由,增加开放程度;

(3)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的差异。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学生或幼儿)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5.因人施教让不同的人偏好不同的学习方式: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书面型、群体互动型。

(1)气质类型的差异:稳定的内倾型、稳定的外倾型、不稳定的内倾型、不稳定的外倾型等。

(2)认知风格(场依存与场独立性、冲动型与沉思型)、兴趣、能力等差异。

(3)因人施教的实质就是要适应学生和幼儿的个别差异,但是这种适应不是一种无原则的适应,不是教师盲目地跟随儿童的兴趣、个性的发展。适应是有个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所有学生和幼儿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在“个性”的发展中涵养“共性”,也许这才是“因人施教”的真谛。

6.因人施教方案的制定

对幼儿的观察和研究是因人施教的前提,要观察和记录的重点: 每个学生和幼儿的注意中心和注意对象——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自由选择时学生和幼儿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活动或学习——孩子的优势学习类型。从交往与交友的情况——反映了学生和幼儿的气质类型;对老师讲授的注意稳定性;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完成任务的速度,看学生或幼儿的学习态度。老师要从孩童具体的十条标准,知晓孩童的智商高低:

1.遇到事情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不会一味地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也会质疑,喜欢提问题。

2.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意无意地记下来,并形成自己的逻辑链。

3.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积极面对,并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不是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

4.不服输,喜欢挑战有难度的问题和目标,并能为自己的每一个成功而欣喜不已。

5.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不喜欢乏味枯燥的生活,追求丰富多彩,有挑战性的工作。

6.渴望知识,爱学习,且学习能静得下心,全神贯注地把一件事做好,而且能举一反三,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举动。

7.喜欢读数,有空间概念,而且知识范围广泛,能找出事物的差异性。

8.好奇心强,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注意力集中且持久,能深入思考。

9.年龄虽小,但也有自己热爱的东西,而且对自己所喜爱的事情特别专注,不为外界所左右。

10.思维活跃,对不同事物会进行思考分析,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能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和幼儿的智商和差异,在引导学生和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施教方案中,一定要把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以剪对称图“可爱的娃娃”为例:老师可以设计三种剪纸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为一般能力幼儿准备的常态对称图;第二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低的幼儿准备的工艺简单的对称图;第三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准备的工艺复杂的对称图,以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老师要尊重学生和幼儿的差异。促进学生和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不能“将学生和幼儿当作牛羊一样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对他们进行无视他们独特性的加工与塑造……”而应尊重学生和幼儿的选择,在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能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幼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

因人施教都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方法,我们作为教育教学者,应该了然于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准确地运用。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和引导。因人施教的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从而健康地成长发展并学有所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确保我们的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取得实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