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签订的规范流程及法律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签订的规范流程及法律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签订的规范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帮助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合同签订的规范流程
劳动合同签订的规范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签订前,用人单位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签订时,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用人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等必备条款。
签订后,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当事人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避免双倍赔偿
若当事人未签订劳动合同,想避免支付双倍赔偿,可参考以下情形:
存在不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例如,劳动者故意拖延、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尽到诚信磋商、催促签订等义务,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双倍赔偿。比如用人单位多次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合同,劳动者均无故拒绝。
存在特殊的法定事由。如劳动者因自身原因处于特定医疗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暂时无法签订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一直积极等待并准备签订,在此期间可不支付双倍赔偿。
补签劳动合同。若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段过后,双方补签了劳动合同,且补签的合同将之前未签合同的期间包含在内,同时劳动者未主张权利或放弃相关权利,用人单位也可能无需支付双倍赔偿。不过,这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
超过一月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规定
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支付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双倍工资是对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一种惩罚性赔偿,支付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1个月,即从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
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应注意收集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便在主张赔偿时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