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脾胃虚弱,揭示健康之道及9大常见症状,你陷入其中几个
面对脾胃虚弱,揭示健康之道及9大常见症状,你陷入其中几个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被誉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功能受损,不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导致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脾胃虚弱的症状、影响及调理方法。
脾胃虚弱对身体的影响
一、对心脏的影响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管全身运行。脾胃是化生气血的器官,如果脾胃虚弱,化生气血的能力就会减弱,导致心肌缺血和供血不足。轻则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不适,重则引起心梗等危及生命。
二、对肺部的影响
中医认为,脾与肺是母子关系,肺属金,脾属土,脾土能生肺金。如果脾胃受损,脾土不能养肺金,就会导致肺气不足,皮毛不固,身体就容易感受外邪而感冒、咳嗽。
三、对肝脏的影响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土得木而达”。表明脾胃对饮食的收纳、腐熟及水谷精微的输布运化功能,不仅需要自身功能正常,而且需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胃纳脾运、脾升胃降都需要肝气的调节。反过来,肝精气的贮存,以及功能的发挥,又需要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涵养。
四、对肾脏的影响
肾藏精,是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气的健运需要肾阳的温煦,而肾精也需要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肾和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脾虚使水谷精微吸收减少,无法满足肾脏的需求就会出现肾虚,出现手脚发冷、水肿等症状。如果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脾阳亏虚,出现食谷不化、五更泻等症状。
五、对水湿的影响
脾喜燥恶湿,脾主运化水液,脾胃弱会导致水湿滞留,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这些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结节、肿瘤等的主要因素。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胃虚弱
主要从以下9方面观察
1、唇色苍白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当脾胃虚弱时,气血生成不足,会表现出唇色苍白。
2、脸色暗黄
五脏对五色,不同的脏腑问题会表现出不同的脸色。如心脏病容易出现脸色发红,因为心主红色。脾主黄色,脾虚者往往脸色暗黄。
3、容易便秘或便溏
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气血的充养和津液的滋润。脾胃主管气血生化和津液运化。因此,脾胃虚弱容易大便导常。
4、睡觉流口水
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涎就是口水,脾虚时管理涎的能力下降,口水就会不听使唤乱跑。因此,睡觉流口水是脾虚的典型症状。
5、易胖或吃不胖
脾虚者可表现为易胖,是脾运化功能下降,使多余的脂肪容易囤积。也可表现为吃不胖,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无法把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保留下来。
6、水肿
中医对于水肿病机的理解,认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另外,脾主管水湿运化。因此,水肿患者和脾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7、手脚心爱出汗
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湿能力减弱,湿热容易滞留在体内,湿热下走,会从四肢末梢排出,表现出手脚心爱出汗。
8、白带色白、无臭味
脾虚容易湿盛,脾主管小腹。因此,脾虚会使湿热下注至小腹,影响女性白带。
9、打嗝
打嗝也称呃逆。脾气虚弱者,脾运化水谷的能力下降,食物积在胃脘,会出现中焦气机不畅,表现出打嗝。
为什么会出现脾胃虚弱
主要和这3个行为有关系
1、久坐久卧
《黄帝内经》中记载:“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而脾主肌肉,所以久坐使气机郁滞,影响脾的功能。
2、思虑过度
情志也和五脏相对应,思伤脾。过度使用脑力、偏执地想事易伤脾胃,尤其是长期熬夜加班的脑力劳动者。
3、饮食不节
经常暴饮暴食或节食过度、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会使脾胃气机失调,引起脾胃虚弱。长期食用寒凉食物,尤其是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会损伤脾阳,引起脾胃虚寒。饮食不注意节制,生活无律,让外邪入侵,寒湿之气在体内逐渐增多,阴阳失调,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食物停 留过久,部分胆汁逆行反流入胃与胃酸作用对胃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胃痛、胃胀、打嗝、烧心、嗳气、胃酸过多、 口苦等诸多胃的不适现象
这个野菜一般到农村野地可以采到,春末冬初时节采摘较佳,农村人叫这个野菜为灌南苦菜,以前用于充饥当饭吃的,原产地连云港灌南,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不过用的时候要煮水,红糖要加的,平时饮食方面注意些,晚上尽量不要熬夜,多休息。
脾胃虚弱了该如何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