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代循吏李拔在福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代循吏李拔在福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fjsyhzh.cn/zh/rwcc/345.html

李拔(1713-1775年),字清翘,号峨峰,四川犍为人。他的一生致力于地方治理,尤其在福建任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福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拔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在31岁时考中举人,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乾隆十六年(1748年),年仅35岁的李拔被任命为湖北长阳知县。由于政绩卓著,他先后转任钟祥、江夏等地知县,并在38岁时考中进士,随后在湖北担任衡州、永川、岳阳、汉阳府同知等职,最终升任宜昌知府。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46岁的李拔被调任福建福宁知府。面对福宁百废待兴的局面,他深入基层调研,找出制约发展的症结,提出兴修水利、开展多种经营的主张。在他的督促下,福宁四县的塘堰、桥涵得到整修,长溪河三坝也得以修复。他撰写的《请修长溪河源议》和《修理福宁郡西山三坝记》详细记录了这些工程。


鼓山古道上李拔题刻

鉴于福宁地区人多地少、粮食短缺的问题,李拔因地制宜,推广玉米种植,并撰写《请种包谷议》。针对当地滥伐森林的情况,他提出“非时之斧斤宜禁,而荒山之地利宜开”的主张,并亲自撰写《请教民开山种树议》和《种树说》。他还从外地引进棉、桑种苗和蚕卵,推广蚕桑养殖。

在教育方面,李拔注重兴教化,他为府属近圣书院提供经费设备,修建寻乐亭,并撰写《寻孔颜乐趣说》和《辨志论》刻于壁上。他还亲自撰写《劝学箴》、《俭箴》等文章,推动地方教育事业发展。

在赋税征收上,李拔主张“薄赋便民”。他在调任福州知府时,还专门留下《李拔禁碑文》,以维护其改革成果。同时,他重视城池修建工作,带头捐资,发动部属,最终在6个月内重修了宁德、福鼎、福安、霞浦四县的城堞、窝铺、敌楼、炮台等设施。

李拔还亲自参与地方志的纂修工作。他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令纂修《福宁府志》,并亲自撰写序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福宁府志》终于纂修完毕。此外,他还纂修了《福州府志·艺文志》(补四卷)。

李拔一生好学,著述颇丰。他先后撰有《重修犍为县志》9卷、《衡州续艺文志》4卷、《福宁府志》44卷、《福宁府补艺文志》4卷、《长阳县志》8卷等。他还著有《四书旁注》、《困学新传》、《史学概论》、《东西行录》、《壮游见闻》、《离骚解意》、《读史绪论》、《理学探源》、《东溪文集》、《道香园诗集》等。

乾隆四十年(1775年),李拔因积劳过度逝世。时至今日,福州鼓山古道上还留有他“声满天地”、“云程发轫”、“卓尔”、“欲罢不能”、“毋失半涂”和“登峰造极”等题刻。他的墓碑上的楹联:“泽傅东南深得民情爱戴;学富濂洛直深道统渊源”,是对李拔一生的最好总结。


福宁知府李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