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港大到中大:孙中山与香港的教育情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港大到中大:孙中山与香港的教育情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411/11/AP673172abe4b079cd3fbd0b4c.html

100年前的今天,中山大学在广州成立。同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一文一武,都诞生在广州,同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从特定意义上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萌芽于100年前的1924年。历经四分之一世纪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此开始新的历史发展阶段,75年来踔厉奋发,突飞猛进到今天。

1924年6月9日,孙中山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其后国立广东大学改称中山大学)。6月21日,校长就职。11月11日,国立广东大学举行隆重的成立典礼大会。孙中山将《中庸》第20章中讲述儒家求知和行事方法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归纳为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委托胡汉民在大会上宣读。这10个字是孙中山给其创办的大学留下的遗训。他的教育理念浓缩在这10个字之内,100年迄今,成为中山大学遵从的校训和灵魂的所在。

众所周知,孙中山和香港有极深厚的渊源。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后改称中山市)。1883至1884年(17-18岁)他就读于香港拔萃书院(即今天的拔萃男书院)。1884至1887年(18-21岁),他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即今天的皇仁书院),1887至1892年(21-26岁),就读于香港西医学院(即今天的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

1911年有三件大事发生:第一是香港大学创校;第二是广九铁路通车;第三是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1年是绝对值得纪念的一年。对香港来说,在学术、经济和政治三方面都具划时代意义。香港和内地融合一体,相辅相成,血浓于水,从来不曾分割。香港大学的创校宗旨是“为中华而立”。港九铁路开通,将省港两地紧密连接起来。辛亥革命成功,香港发挥重要的支援作用。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应香港大学学生会的邀请,访问香港大学,在大学本部大堂(即今天的陆佑堂)发表历史性演讲。2003年11月12日,孙中山纪念铜像树立在香港大学校园中心的荷花池畔。

1923年当天,孙中山在香港大学陆佑堂公开演讲,最脍炙人口的说话是:“我有如游子归家,因为香港与香港大学是我知识诞生之地。” 这绝对是孙中山的由衷之言。他从17至26岁在香港读书求学,不但拓宽了他的视野,更为他在未来的革命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他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和决心,最终使他成为结束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巨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形成人民民主共和的思想体系,发展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精神。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他的一生,是不懈奋斗和学习的一生,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真义,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及民主共和的道路。

1923年,孙中山回到母校香港大学演讲时,已经学习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发展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思想,为1924年改组国民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成立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做了充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当年他已经开始抱病在身,但谁也想不到,1924年底他为求南北议和、达成全国统一而扶病北上,却因辛劳过度于1925年初溘然长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他的遗训。笔者年幼时,先家母教导諗诵孙中山的遗嘱,至今笔者仍一字不漏,琅琅上口。

香港大学不少校友缅怀王赓武教授出任香港大学校长时期的伟大建树(1986-1995)。他是华裔历史学家,来自东南亚,对中国政治文化与及世界潮流有极深刻的认识。他温柔敦厚,把香港大学治理得井井有条,八面玲珑,循序渐进,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起到极重要的稳定作用。香港的大学固然要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大学的领导则要能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三位一体,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院校发展的需求,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和美育五方面并举,尤其要重视大一的文化、历史、哲学和教养等学科。KPI (绩效考核) 和数字化管理固然重要,博雅教育亦不可忽视。港大的“明德格物”校训和中山大学上述的10字箴言,有其共通之处,都重视文化、道德和文明。

百年回眸,百骏竞走,香港特区作为高等教育的亚洲枢纽,有其独特优势。原因是既有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深厚的沉淀,亦有西方近代正向思想体系的浸润,文明互鉴,择优舍劣,在国家建设文化自信的进程中,独树一帜,有所贡献。

本人认为,香港的大学应该重点面向亚洲的新生一代,欢迎更多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东盟10国之外,还应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来香港攻读本科,从事研究。孙中山101年前的感慨,认为香港大学和香港是他知识诞生之地,这句说话并不简单。笔者觉得对此一定要深切理解,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应秉承孙中山的期许,为中华而立,为中华培育人才和领袖,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笔者作为香港大学毕业生,对此深有感受,不吐不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