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原理、优势与适用人群详解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原理、优势与适用人群详解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局部治疗方法,通过将导管直接插入肿瘤供血血管,持续注射化疗药物以杀灭肿瘤。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消融或TACE治疗的患者,以及已经发生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HAIC的适用人群、操作方法、优势、使用药物及其副作用等。
HAIC适用于哪些患者?
HAIC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
- 无法进行手术、消融或TACE治疗的患者
- 具备必要的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A)
- 已经发生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
对于已经发生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HAIC尤其适用,因为抗癌药物可以直接被注射入肝动脉,对全身的影响较小。
HAIC是怎样进行的?
HAIC主要有两种方法:
体内放置储液器的方式:储液器作为导管的给药入口,通常被置入大腿根部,可反复多次使用,避免了每次治疗时都要进行插管的麻烦。导管的前端被推进至肝动脉后固定,从储液器注入抗癌药物可以为需要频繁治疗的患者减少多次血管穿刺的负担。
每次治疗时插管的方式:也称为“单次灌注”。这种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较差,无法进行持续灌注的患者。
HAIC的优势
HAIC已经应用了几十年,其主要优势包括:
- 可用于已经发生门静脉癌栓的患者
- 适用于肝功能较差,无法进行手术、消融或TACE治疗的患者
- 与全身化疗相比,HAIC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肝动脉,能够增加肿瘤组织局部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其他器官的分布,从而产生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并降低全身不良反应。
HAIC的效果如何?
多年的治疗经验显示HAIC的疗效很高。但是目前仍不清楚它与其他治疗方法对比的效果如何。基于此原因,HAIC通常用于无法手术、消融、TACE治疗,以及不能使用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
HAIC使用什么药物?
顺铂(CDDP)
铂类化疗药物通过与细胞生长所需遗传信息的DNA结合,抑制其复制,阻止癌细胞分裂,并诱导癌细胞自我毁灭(凋亡)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在肝癌(肝细胞癌)的HAIC中,顺铂可单独使用或与氟尿嘧啶(5-FU)联合使用(低剂量FP)。
顺铂被用于很多种癌症的联合化疗方案中,并被批准用于治疗很多类型的癌症,包括肝癌(肝细胞癌),肺癌,食道癌,宫颈癌,乳腺癌,胃癌以及膀胱癌等。
需要注意的副作用有肾脏损伤(如急性肾损伤),过敏,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问题,血栓栓塞症和低镁血症等。还可能出现听力损失,耳鸣和打嗝等。在使用顺铂的灌注化疗中,可联用一种叫做硫代硫酸钠的中和剂进行静脉注射,以减少全身性的副作用。
需要注意:治疗期间水分摄取不足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加重。因此在治疗期间,需遵医嘱摄取足量水分。
氟尿嘧啶(5-FU)
一种嘧啶类似物,属于抗代谢药物。它破坏细胞增殖所需的DNA合成后引起RNA功能紊乱,以诱导癌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可单药使用,更多时候是与其他抗癌药物或增强5-FU效果的药物(主要是活性叶酸制剂)联合使用。
在肝癌(肝细胞癌)的HAIC治疗中,5-FU可与铂类药物顺铂(低剂量FP)或干扰素(IFN)联合使用。
除肝癌外,它还是许多癌症化疗方案中使用的药物之一,包括结直肠癌(如FOLFOX和FOLFIRI方案)、乳腺癌(如CEF方案)以及与顺铂和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胃癌等。
使用5-FU需要注意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和厌食,骨髓抑制,心力衰竭,口腔粘膜病变和手足综合征等。当5-FU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可能出现其他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此外,5-FU会影响锌的吸收,这可能导致味觉障碍及厌食。
5-FU主要由肝脏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代谢,如果肝功能严重受损,这种酶的活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5-FU的有效性及增加副作用。
HAIC在肝转移癌中的运用
有些肝转移癌也可以用HAIC方法做局部治疗。目前取得了一些证据可证实用HAIC方法治疗肠癌、胃癌的肝转移癌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至于什么样的肝转移癌更适合用HAIC治疗,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劣性对比,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才能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