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光耦PC817的选型和应用
线性光耦PC817的选型和应用
光耦合器(Optocoupler)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转换回电信号的光电隔离器件,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于信号隔离、电平转换、噪声抑制等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性光耦PC817的选型和应用,包括其内部结构、关键参数、特性曲线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选型和保护电路设计。
一、光耦选型
1)光耦型号:PC817X2CSP9F
2)光耦型号解读
PC817X2CSP9F:X2系列,B等级,Ic=6.5mA~13mA
二、光耦PC817的内部结构
三、光耦PC817的关键参数
3.1 内部二极管正向电压
当IF=20mA时,测得正向电压为1.2V,最大1.4V
3.2 输入端的端口电容Ct
当信号为1KHz时,端口电容为30pF,最高为250pF
3.3 暗电流ICEO
当VCE=50V,输入端没有信号,IF=0mA,输出端的ICEOmax=100nA(10^-9次方),很小了
3.4 发射极集电极击穿电压BVCEO
当输入端没有信号,IF=0mA,Ic=0.1mA,BVCEOmin=80V
3.5 集电极击发射极击穿电压BVECO
当输入端没有信号,IF=0mA,Ie=0.01mA,BVECOmin=6V
3.6集电极电流Ic
PC817X2CSP9F:X2系列,B等级,Ic=6.5mA~13mA
3.7 集电极击发射极饱和电压VCE(sat)
VCE(sat)典型值=0.1V,最高0.2V
3.8 电流传输比CTR
CTR=50%-600%
3.9 隔离阻抗Riso
Riso=10的11次方Ω
3.10 关断频率fc
当VCE=5V,IIc=2mA,RL=100Ω,-3dB处的频率fc=80KHz
3.11上升沿时间tr
当VCE=2V,Ic=2mA,RL=100Ω,tr=4us,最大18us
3.12下降沿时间tf
当VCE=2V,Ic=2mA,RL=100Ω,tr=3us,最大18us
3.13 光耦寿命
光耦的寿命和LED电流IF及工作环境温度及工作环境温度有关;
光耦寿命:CTR降到初始值的50%的时间.
因此,降低输入电流,以及将CTR降额使用,可提高光耦的寿命。
四、PC817芯片特性曲线
4.1 温度-正向电流曲线
当温度55℃以内,IF极限值50mA,基本不变;
当温度55℃~100℃,IF极限值线性降低,最低20mA;
当温度达到100℃,IF基本为0mA;
4.2 温度-集电极功耗曲线
当温度25℃以内,Pc功耗极限值150mW,基本不变;
当温度25℃~100℃,Pc功耗极限值线性降低,最低40mW;
当温度达到100℃,Pc基本为0mW;
4.3 CTR-IF曲线图
4.6 延时
五、封装选型
六、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30℃~100℃
七、芯片运用
7.1 设计要求:Ic=8mA,输出最大瞬态电压24V,输出信号电压5V,输入信号电压1.8V
应用流程:
选型:工作在开关状态
选型:CTR范围:130%260%13mA
选型:Ic范围6.5mA
选型:VCEmax=30V以上,需要在24V基础上留有余量,比如80%;
VF=1.2V
ICsat=8mA≤ IFCTR‘
CTR'=90%CTR=130%90%=117%------留有余量,深度饱和
IF≥6.83mA,设置IF=8mA
VCEsat=0.2V
R1=(1.8V-1.2V)/8mA=75Ω P1=8mA8mA75Ω=4.8mW
R2=(5V-0.2V)/8mA=600Ω P2=8mA8mA600Ω=38.4mW
输入信号频率,需要低于80KHz;
输入信号Tr=Tf=20us,us级;
55℃时,Pc功耗从150mW降低到100mW;
7.2 增加保护电路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计光耦输出保护,仅在现场环境特别恶劣,电磁干扰严重,或者输出可能与高压连接或会产生负电压的情况下,需要设计光耦输出保护。保护原则是光耦VCEO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不过压,以及VCEO的反向保护。
可以在光耦的输出接一个反向并联的1N4148或一个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最小导通电压需要大于光耦输出端的工作电压。
24V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电压,在这电压下工作的二极管太多了。要想长期工作,需要注意保护。
本文原文来自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