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的科学原理:从一画开天谈易道的六维时空模型
易道的科学原理:从一画开天谈易道的六维时空模型
易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占卜工具,更是一种深奥的哲学体系。从"一画开天"到八卦的六维时空模型,易道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想。本文将从现代数学的多维空间理论出发,探讨易道的科学内涵。
立太极
这是易道的“一维系统”。伏羲氏一画开天,确立了易道系统的整体性思路:立太极,万物一体就是“天”。
太极生两仪
凡事都可以一分为二的分析。开天辟地。这是易道的“二维系统”。
三才天地人
三维系统。天地人三才“三维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用三分法去分析研究。
道有四象
四象:"天地人道"四个维度。在三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道”,也可以说道是第四维度。太极图是四维坐标图。这就是伏羲氏一画开天创建八卦系统的基本思路。太极图其实是四象图,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四维坐标图,一画开天的特别之处是将坐标轴看成是两端可以相交的循环不尽的圆,一个圆代表一条坐标轴,太极图由四个圆(拓扑学意义的圆)组合而成为一个更大的圆。
四象生八卦
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八卦是四维物体的八个三维面。八卦是四维空间中物体的八个三维面,当然也可以表示将一个系统分为八个子系统。因此,八卦不是:“道”,四象才是道,这也是大道至简的原因。
接着继续看图,四象是如何化五行的。这里要借用现代数学的多维空间理论理解,五维坐标系该如何建立?总结回顾一下
显而易见,一对比就很清楚。“天地人道”是四个维度、是四条坐标轴的名称,就像三维空间坐标系的xyz,不必定义什么是天?什么是地。直线坐标图与圆形坐标图。再用伏羲一画开天的思路,以圆轴代替直线坐标轴。
德分五行
五维坐标系只要用五个椭圆就可以了。增加一个维度“德”。第五维度叫“德”,因为道生万物以德。德是万物赖与生存的必需条件。四象是道的本体,五行是道的显化,是用,“道为体,德为用”,道有四象,德分五行。
为什么要用德来做第五个维度?首先,从上面可以清楚看出,伏羲一画开天的思路虽然可以用“一维模型”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四维模型”五维模型”甚至还有“六维模型”来表述,但是和现代科学的维度有点不一样,不是维度越高越厉害,反而是维度越低包括的内容越大。四维的道就是最大的了,没有比道更大的了。万物是道所生的,万物为什么必须是五维的。这在过去很难理解,但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很好理解。用手机作比,一部手机终端是四维的,天好比是软件,地好比是数据,人是硬件设备,道是系统,四者缺一不可。而德是电源,没有电, 手机还是手机,等有电再用就好了。道生的万物好比用手机看的视频或游戏世界,数字虚拟世界必须是五维的,电一关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数字虚拟世界的“天地人道”和手机的道是两回事。
因此,只要假设我们生活的宇宙也是数字虚拟世界,就一切都很好理解了。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基本“公理”来运用,不必天天想着去怎么证明,根本没必要,世界是什么样的跟我们如何想没关系,只要这样思考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好了。
所以,德在易道系统里非常重要,是天地万物赖于存在的先决条件。说句题外话,理解了这点顺便就把什么是“道法自然”的难题破解了,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第一个道是天地之道,数字虚拟世界的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是指的自然之道,是指创生万物的道,是手机。
言归正传,为了解释德的问题,有点离题了,继续看图。五维的物体有十个四维的面。按多维空间理论推理,五维的物体有十个四维的面。用十天干来表示五维物体的十个四维面。用十天干来表示五维物体的十个四维面,物物有太极。具体是这样的。十天干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顺便再破解一个千古难题:十天干纳甲的由来。
河图五行
再看看五维物体有什么奥妙之处。五维的物体有80个三维的面,实在是妙不可言。道德经为什么是81章?西游记唐僧取经为什么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五维的存在,本身就有80个相同的“我”存在:80个三维的面就80个我!药师经讲成佛了有80相好,把80个相都看清楚了,都修好了,还不行,还必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六维空间
再来看六维又是怎么回事。想理解六维,需要借助符号四维了。用“点 线 面”来表示3,4,5维的物体。把三维体看成零维的点,则四维体可以用一维的线段来表示,五维体就可以简化为一个正五边形,每条边代表的是一条轴,每条轴上有两条四维的线段,无法标注出来。继续推理。正十二面体刚好有12个正五边形的面,可以用来代表六维体。五维体自转一周为12,但是其中四维体的线段却走了60。再来看传统易道是如何表述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刚好对应六维空间的12个面,再将十天干配合12地支组合成60甲子,正好对应六维空间物体的60条四维的线段。
六维时空
按照传统易道的理念,第六维度是时间,正如爱因斯坦时把间看成是第四维度一样,易道是将时间当成第六维度用的,是五维的万物自转一周留下的轨迹,因此十二地支是十天干的投影,可以换算成天干,这就牵涉到地支藏干的理论了。因此,也可以说时间维度并不存在,只是五维的天地万物不停的自转留下的轨迹,而自转周期刚好是60,如此看来,用六十甲子来计时就是非常科学的方法了,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伏羲氏的从一画开天到八卦排列,太极、两仪、三才、四象这些模型其实都是关于四维以上道的运作模型,与现代数学的三维坐标系并不矛盾,只是到了四维以上,坐标轴就不能再用直线了,因为每一条线都是三维的点排成的,也就是说在四维以上看三维,空间可以是弯曲的。
严重怀疑伏羲氏时代,人类的智力水平比现代还要高,物质水平也是。用易道的符号系统,还可以推导出许多有趣的关于四维、五维空间特征的结论,以后再慢慢分享。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