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核心经验:10张思维导图助力数学启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核心经验:10张思维导图助力数学启蒙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youjiao.com/index/detail/id/14599.html

在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华东师范大学黄瑾教授的《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文将通过10张思维导图,为您详细梳理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并结合实践案例,展示如何将数学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核心经验概述

什么是核心经验?为什么要有核心经验?

所谓核心经验,是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它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适宜性、前瞻性的特点。核心经验不能等同于学科知识,也不能等同于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上位思考。

其一,核心经验是教师思考和设计“教学”的逻辑起点,能帮助教师确立数学教学目标和重点,知道“教什么”以及“为什么教”。其二,核心经验是教师读懂儿童的专业“武装”,它为教师解读和评价儿童提供了一个专业框架,使教师对儿童发展更敏感,对儿童数学学习支持更有力。

数学核心经验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指南》中指出“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学生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学习应该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数学教学应把握多元表征、情景教学、手脑并用、整合教学等关键原则。

学前儿童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模块

该书将数学认知分成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集合与模式分为集合与分类、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则包括计数、数符号、数运算;比较与测量分为量的比较、测量;几何与空间则分为图形、空间方位。

每个小板块中则进行核心经验的阐述,介绍了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提示。这些精细的分类给老师提供很多提示,让我直白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学内容到底属于哪个点,从而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

思维导图



实践应用

学前数学,是建立在儿童对事物或现象感性体验基础上的一种主动建构式学习,是儿童通过具体的操作或活动引发的思考性学习,是儿童在生活化、情境化,社会化的互动中的经验迁移式学习。学前数学不是概念性数学、文本化数学,学科性数学,而是生活化数学、应用性数学、一体化数学。

学前数学并非孤零多地存在于课堂,而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日常环节、户外活动、语言故事、情境表演、建构游戏、美工活动数学无处不在。

以数学区材料投放为例,在区域材料投放之前,和老师一起分级部研究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教师知识储备,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指导游戏的开展。

根据这样的关键经验,教师进行材料投放时就更加的有的放矢。下面以各个级部区域的游戏材料给大家逐一进行目标与游戏实物的对标讲解。

小班:

福禄贝尔玩具是十年前幼儿园开园的时候置办的,老师没有进行相关培训,材料就没有利用起来,这也反应了一点,任何材料投放之前老师是一定了解它的教育目标、游戏方法,以及孩子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直没有被重用的玩具材料,在遇到万放数学这么多关键经验之后,就成为孩子数学游戏的重要材料。小小不同、颜色不同材料+老师提供的数卡,就可以完成第一关的挑战——按数取物。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就可以挑战按数取物同时按颜色分类,同时满足两种不同要素,给孩子们的游戏分出层次和梯度。

中班:

数量比较游戏,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数字系统,在给点数卡片排序中发现6以内数量多1、少1的关系。

旁边的《数字多米诺》是万放数学的一次教学,教具可以投放到区域进行二次改造,除了基本的点数点数相连还可以两人玩比大小,大小排序等等多种玩法,便于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

其实,在这个班里还有一个小饭店,孩子们进场去吃饭,但是都不给钱。于是老师将多余的卡片投放在饭店的收银台,小朋友立刻就拿着去交钱,没有数字只有点点,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块钱”充分锻炼了孩子的数感。

大班:

大班我们投放的是数字网格、百数表、双色环、趣味扑克等材料。


这里孩子玩的就是数字网格。让孩子理解数字系统,从左往右逐一增多,从右往左,逐一减少,下面一行比上面一行多10。发现这样的规律,孩子就会很容易填补缺少的数字。


孩子也可以利用双色环扣,十个一组然后用红色代表,这是最初的接触位值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字网格汇总10个一组。当然也可以5个一组的数字模式。也可以是玩按群计数,根据孩子的能力,游戏因人而异,可变性很大。

趣味扑克大家一定不陌生很多幼儿园都在利用的材料。扑克中的数的分解组合、分类、相邻数都是大班孩子喜欢的游戏。


随着材料投放,老师的观察需要不断跟进。在这个师幼互动中,我们鼓励教师先讲解——再观察——然后提问引导——最后反思调整。

同时要关注游戏材料本身的自我判断的设计。减少老师去评判对错的机会,让孩子自纠自查。

当然,我们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发现任何一个数学模块、数学目标都不是单独割裂的,稍加改动都可以融合更多模块目标开发其他的玩法,例如数字卡片比大小、排序、多一少一、计算、统计等等,就像万放数学中的可连接立方体,一物多玩。

教师要善于去发现真实的、蕴含在生活环节和各类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教育契机,即把我们的周围生活“数学化”,从而启发幼儿在解决问题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