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元青花收藏必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元青花收藏必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567laochangci.com/admin6635/wap_doc/27355127.html

元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元青花瓷器的出现,打破了瓷器只能是单色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瓷器的新纪元。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元青花瓷器的特点及其鉴别方法,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了解这一珍贵的艺术品。


鬼谷子下山


昭君出塞

元青花瓷器特点

元青花瓷器的颜料以苏麻离青最为美妙。苏麻离青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绝迹了。如此珍稀的颜料,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被专门用于官窑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由于当时的生产者条件不同,所以存在着颜料中苏麻离青料含量或多或少的问题。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则浓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便淡一些;或在苏麻离青料中混入国产料,或浓或淡,这就是后来造成元青花瓷颜色千姿百态,几乎没有一只一样的原因。

新老元青花对比

胎质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


元 青花龙牡丹卷草纹双耳罐


现代仿元青花

元代工艺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釉质特征

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


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青花发色

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

元代使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而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浓艳


元 青花云龙赶珠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淡雅


元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青灰


元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底部特征

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但大多数器内和器底见有釉斑。元青花的罐瓶类的胎体多数是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的。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用泥浆粘接口,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处可见泥浆挤压出的痕迹。器内壁一般不施釉有的呈浅淡的火石红色。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现代仿元青花底部

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制作工艺特征

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还有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现修正内壁那就是仿品。




现代仿元青花龙纹扁壶

釉面特征

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


元代青花局部

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近代仿元青花局部图

纹饰特征

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七至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绘画文饰突出佛教、道教文饰和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均是传统的中国传统纹饰。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绘画工艺和艺术风格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人难及其项背。大气、豪放、潇洒、飘逸,显示了画师们非凡的功力。可见元瓷画工并非一般画匠,其中不少是当时顶尖画师,流落窑头作画,留下了这种大气庞然的不朽的作品。


元 青花松竹梅纹六方大罐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元 青花蓝地留白海水云龙纹六角梅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