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甫人生第一首诗,开篇即是巅峰,后两句更是千古绝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甫人生第一首诗,开篇即是巅峰,后两句更是千古绝唱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09A08EWY00

公元735年,23岁的杜甫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第而归。对于这次的人生挫折,杜甫并没有太在意,不久就开始了漫游生活。
此时,其父杜闲正担任兖州司马,杜甫便前往齐赵一带漫游,一来省亲探父,一来开阔眼界。而泰山自然成为他此行不可错过的游览胜地。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对于杜甫这位热爱大自然的诗人来说,此番登临泰山之巅,怎能不借机抒发一下自己的人生情怀?于是,《望岳》便诞生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少时读诗,看热闹,不会看门道。读到《望岳》的时候,抬头望了望家门前的山,觉得也就是一般写山的诗,随手放过去了。长大了再读,才知道望岳的岳,专指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的开头两句,杜甫用自问自答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对泰山的最初印象。
历史上,题咏泰山的诗不在少数,但只有杜甫用“齐鲁青未了”来形容泰山的雄阔和连绵不绝。
此句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从清代乾隆帝所作《青未了诗》及其在香山宜园营造的“青未了”景观,便可见一斑。

杜甫从还没有看见泰山时那种期待写起,然后一步步越写越近,写到“造化钟神秀”一句还只是一个整体的印象,到“阴阳割昏晓”就走得更近了,写出了他眼前的山之高。
究竟怎么个高法?
他说有时候太阳出来,山那边已经很高了,另一边却还很昏暗呢。
古人根据光照的不同,把山的南面称为阳面,把山的北面称作阴面。
山南山北,一阳一阴,仿佛白昼与黑夜的区别。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出泰山山势的高峻,而杜甫的绝妙才思,再次令人“惊艳”。
接着,他开始登山。
“荡胸生层云”,往上爬,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处,觉得有层层叠叠的云彩在他胸前飘荡。
再往远处看,是“决眦入归鸟”。
他尽量睁大眼睛向远看,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飞鸟,一直看到它消逝在远方。
据说杜甫这首《望岳》,是他少作留下来的第一首,那时候他才二十刚刚出头儿。此刻大诗人杜甫还不知道自己是大诗人。
有据可查的是,盛唐编选《河岳英灵集》不选杜甫诗,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尚未知名,后来的《中兴间气集》也不选杜甫的诗,似乎连他晚年的律诗也还没有引人注意。
直到五六十年后,元稹力赞杜甫,韩愈也有了“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句,可是晚唐初期诗人姚合编选《极玄集》,还是不选杜诗。
一个伟大诗人,其作品在生存时默默无闻,在身后一百多年,虽有文坛巨子为他鼓吹,仍然是无人赏识。这种情况,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一个民族,需要多少年月日,才能认清自己的诗魂!
当然这并不影响杜甫成为大诗人,当他写下《望岳》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大诗人了。
那么多封禅典仪很盛大,但没大过“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被人引用最多的是这一联。
有人认为人们喜欢这样的诗句,是因为喜欢从豪言壮语中寻觅一种自我满足或自我慰藉;
也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与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互相作注。
我不这么看,在我想来,什么是泰山气象?这才是泰山气象!什么是盛唐气象?这才是盛唐气象!
抛开“一览众山小”这一盛大气象不说,我们从《望岳》中仍然可以看到诗圣的本质。
什么本质?
他真的努力,真的向上!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望岳》正体现了这种精神。
他一个人命名了一个时代,也活出了一个时代。

从诗学的角度看,这也不是一般的境界。
在茫茫青未了的齐鲁大地,杜甫似乎也替泰山感觉到“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了,在泰山的顾盼间,飞鸟从天边飞来,又从眼前掠过。
正如一位名家写道:
“我在泰山读杜甫的诗,以我的眼睛和我的心。也许我从中感受到的,已不全是杜甫的泰山了,也不全是杜甫的诗了。那怕什么?杜甫的诗帮助我们找到了我的泰山,还有我心中的杜甫。”
此为诗家妙悟。
历数前朝题咏泰山之佳句,无出《望岳》其右者,即使在杜甫之后,也未出现超越杜诗的杰作。
《望岳》,一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将永远傲视千古,俯临古今,而与泰山同垂不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