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术后康复程序
腕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术后康复程序
本文作为腕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术(Wafer术)后的康复指导建议,需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结合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
保持伤口干燥
保持伤口干燥对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应避免让伤口接触水分。手术后早期不宜洗澡沾水,术后恢复一段时间后,如需洗澡可使用保鲜膜保护伤口。
换药拆线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无菌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术后2-3天换药一次,大约2周左右拆线,拆线可以到医院门诊解决。
局部冰敷
局部冰敷是Wafer 术后减轻炎症和肿胀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
- 避免冻伤:使用前,确保冰袋或冷冻物品(如玉米粒或青豆)用干净的干毛巾包裹,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 冰敷时间和频率: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为避免皮肤损伤,两次冰敷间隔至少2小时。
- 冰敷持续时间:术后没有具体的冰敷时限,只要患处还有肿胀,就可以继续进行冰敷。
- 锻炼后冰敷:康复锻炼后,如果感到关节肿胀或疼痛,可以进行冰敷,这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的肿胀。
保护用具的使用
- 佩戴夹板:术后立即佩戴短臂掌侧夹板,持续至少15天,以保护手术部位,减少肿胀和疼痛。
康复训练
下面会介绍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训练动作应在术后逐步开展,相关动作训练的时间点请参考最后的康复进度表。
术后1-2周(初期保护阶段)
被动运动
动作要领: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轻微的被动手腕运动,如轻轻摆动和旋转,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是正常的,但应避免引起疼痛。
训练频率:慢慢增加,自行控制。
训练时段:术后1-2周
主动运动
动作要领:逐渐开始主动运动,如对指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是正常的,但应避免引起疼痛。对指练习时分别将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每次对指结束后需将大拇指回到原位,再次对指缓慢动作,感受肌肉发力。
训练频率:每天3-5组,每组10次。
训练时段:术后1-2周
术后 2-6 周(早期活动阶段)
被动运动
动作要领:加大训练范围。进行被动手腕运动,如轻轻摆动和旋转,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是正常的,但应避免引起疼痛。
训练频率:慢慢增加,自行控制。
训练时段:术后2-6周
主动运动
动作要领:进行加强的主动运动,如握拳,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是正常的,但应避免引起疼痛。握拳练习时四指指尖握于手掌,大拇指包裹在外侧握拳,打开,再握拳。
训练频率:每天3-5组,每组10-20次。
训练时段:术后2-6周
术后 6-12 周(力量恢复阶段)
握力训练
动作要领:使用握力器或者其他物品进行握力训练,例如捏橡皮泥、握住毛巾拧干等,逐渐增加握力强度。
训练频率:每天3-5组,每组10-20次。
训练时段:术后 6-12 周
增加活动范围
方法一:自主剪纸训练
动作要领:初期可沿直线剪纸条,随着手功能的进步,可发展成正方形、花朵型、爱心型等较为复杂的图形进行锻炼。应选用握手处圆大,剪刀头圆钝的剪刀,以免误伤。
训练频率:可根据耐受程度训练,持续5-10分钟,每日2次。
训练时段:术后6-12周
方法二:涂色训练
动作要领:可选择绘图本或者报纸等材料,将空白处涂上颜色,注意涂色区域和均匀度,锻炼拇指侧捏、精细控制和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频率:可根据耐受程度持续5-10分钟。
训练时段:术后 6-12 周
方法三:拧螺丝训练
动作要领:初期可由单一手指指腹捏及侧捏进行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余手指协同帮助拧转。该动作锻炼手指侧捏力量。
训练频率:可根据耐受程度训练5-10分钟,每日1次。
训练时段:术后 6-12 周
术后 3 个月后(功能恢复和重返日常活动阶段)
- 持续锻炼:继续进行握力和手腕稳定性的锻炼,以维持和提高功能。
- 定期复查:定期回医院复查,让医生评估康复进度和手术效果。训练频率请咨询医生。
重返运动
爱好体育运动的患者,一定要在良好的康复训练基础上,逐步恢复体育运动,没有良好的肌肉力量,强行运动,会导致关节再次损伤。
一般而言,术后3个月开始逐渐恢复原有体育运动。
由于个体恢复差异,详细进度,请门诊咨询手术医生。
康复进度表
时间段 | 康复内容 |
---|---|
术后1-2周 | 被动运动、主动运动 |
术后2-6周 | 加大被动运动范围、加强主动运动 |
术后6-12周 | 握力训练、增加活动范围训练 |
术后3个月后 | 恢复体育运动 |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作者积极科普的公济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