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缴纳基数规定是什么
公积金缴纳基数规定是什么
公积金是职工重要的住房保障资金,其缴纳基数、贷款额度和提取条件等政策规定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公积金缴纳基数的规定、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方式以及公积金提取的具体条件和流程。
公积金缴纳基数规定是什么
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相关规定
根据相关法规制度,公积金个人缴存基数为职工在上一自然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其计算方式为将该年度内的工资总额按12个月份进行均分。这里所称“上一年度”特指上一个公历自然年度,从上年的1月开始,截止至当年的12月结束。
同时,依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工资总额涵盖了六大部分内容: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与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需遵循两项基本限制:
首先,其数额不能低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上一自然年度的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
其次,缴存基数也不可超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范围。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八条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公积金贷款额度规定有哪些?
公积金贷款额度规定主要如下:一是贷款最高额度,各地规定不同,一般为当地规定的公积金账户余额一定倍数与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二是按照房价比例计算,通常不超过房屋总价的一定比例,比如70%-80%。三是与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相关,根据其月收入、缴存公积金情况等计算可贷款额度。例如,月还款额一般不超过月收入的一定比例,如50%左右。同时,部分地区还会考虑借款人的年龄、信用状况等因素。总之,公积金贷款额度是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以满足借款人的购房需求同时控制风险。
公积金提取条件及流程是什么
公积金提取条件: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离休、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出境定居;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等。
流程:职工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购房合同等,向单位提出提取申请。单位核实后出具证明,职工持证明及材料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提取手续。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将公积金转入职工指定账户。部分情况可能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如购买自住住房提取,需经房产管理部门等审核。不同地区具体要求和流程可能略有差异,可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公积金缴存基数为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方式为该年度工资总额除以12。工资总额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缴存基数不得低于市最低工资标准,也不得超过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