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作战中如何防止友军误伤
近距离作战中如何防止友军误伤
在近距离作战(CQB)中,友军误伤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个战斗场景,详细讨论如何通过训练、操枪纪律和协同方案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设想一个战斗场景。
特战分队使用爆破装置炸开门锁,后方投掷震撼弹,爆炸后烟尘弥漫,队员突入。
一号二号交叉进入,占领两侧支配点,看到内侧一张桌子和一名平民,没有发现目标;
三号队员进入后,径直走向平民,试图带离;
四号队员进入时,一名目标从中间桌后起身,四号随即开火,恰好击中走去的三号队员。
这是一种典型的友军误伤场景,是所有近距离突击单位都应该避免的情况。
1.训练是为了形成正确的本能
战斗环境
很多Wargame玩家,以及实战化训练不到位的单位,对于战场环境很难有准确的认知。
在精心搭建的CQB场地打水弹和BB,和在宿舍排房里模拟房间突入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一种平静且可控的环境。
而在昏暗、烟尘弥漫、爆炸声与枪声密集的混乱里协同,则完全是另一种状态。
在真实的环境下,视线会受阻挡,听力会受影响,如果训练不够有素,心态便会紧张,动作就会变形,协同起来懵逼,认知能力下降,然后就会犯错。
在狭窄的空间里,犯错常常意味着流血和牺牲。
应激反应
这种错误经常就是我们要说的应激反应。
在这个章节,我们讲友军规避,具体表现就是对枪口失去管制。
发现目标,却因为心态紧张导致隧道效应,没有考虑到队友的位置,没有试图规避战友,只是一味凭第一反应开火,导致跳弹误伤,甚至从背后命中队友。
另一种典型的应急反应是对危险的逃避。
接敌时,没有一套标准的应对流程,只是按照本能,向远离危险的方向规避。
这点暂且不提。
需要形成的本能
在危机时刻,尽管紧张、害怕,却仍然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便是训练的意义。
在近战环境的队员,需要形成一套能规避友军的规程,将这规程转化为本能。
从而确保无论处于多么激烈的战斗场景,既可以保证火力和机动的持续,也可以自然避免友军伤害。
这种本能包括枪支操作的技术,通过良好的武器使用习惯,避免危险指向;
也包括运动和协同的技术,利用合理的运动与接敌程序,自动降低友军伤害风险。
2.战斗中的操枪纪律
枪口严禁指向队友
我们强调枪口不要指向队友,这只是个易于传播和理解的说法。
实际上,更精准的说法是,枪口禁止指向一切我们不希望射击的方向。
这包括队友,也包括平民、重要的电子设备,以及在海上乘坐的充气艇。
另一个经典的说法,枪口指向我们要射击的方向,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做到这点,看起来简单,感觉也简单。
尤其在靶场上,讲清楚安全规则,多数就不会枪口乱指了,一切都是可控的。
但是在高强度的运动和清理中,当生理和心理机能受到考验时,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在日常训练中,对武器的安全操作仅仅是一个靶场规则,是一个可控环境下的刻意操作,而不是本能反应。
一旦环境变复杂,队员的感知下降,认知能力下降,同时没有好的自然反应,最终导致枪口随意指向,产生危险。
保险只在需要射击时打开
靶场的安全规则对于专业人士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枪口、保险、金手指。
在CQB中,也逃不脱这几样。
不同的是,在靶场,我们总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开枪,所以很容易在靶子显示时,开保险射击。
但是在实际战场,我们并不知道目标会从什么角落出现,也就很难把握保险打开和关闭的时刻。
具体原则很简单,在需要射击时打开保险。
问题在于,什么是需要射击的时候。
枪口指向目标,开保险扣动扳机很容易。
难的是枪口指向威胁区,听见动静,打开保险,跑出来的却是一个无武装平民,然后关保险,保持枪口指向,直到搜身排查确认安全。
3.可操作的协同方案
采用高位持枪技术
高位持枪是最安全的持枪方式,没有之一。
枪口向上,可以保证身体面向任何方向,而枪口不会指向任何人。
但是低位持枪时,除非刻意把枪口垂直向下,否则很容易把枪口指向斜前方。
在小组内以紧密队形运动时,这常常意味着指向队友的下半身。
另一点,枪口向下一旦走火,很容易跳弹击伤队友和自己。
而枪口指向上方,就算走火,造成伤害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
平行接敌
面向目标,平行展开,拉开距离,占领掩体。
在近距离战斗能力生成的基础阶段,掌握这个程序便是比较安全而高效的。
通过拉开人员距离,能发扬火力,扩大攻击范围,分散敌方火力;
平行展开,从而确保接敌队员的前方没有队友,可以放心大胆向目标射击。
如果需要后方提供更多的火力,或者在特定条件下必须形成前后交错的火力阵地。
一种方案是后方队员向前运动,与接敌队员肢体接触,采用高低位的模式提供支援火力。
另一种方案则是完成一个通联闭环。
后方队员告知接敌队员,自己要提供掩护,准备开火。
前方队员则要确认自己收到,表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我不会乱跑,你可以射击。
相对安全的标准运动模式
有一套合理的标准运动模式,这是另一个训练有素的标志。
以开头的房间突入为例,有良好SOP的单位,不会在解除威胁之前,就随意深入房间中间。
而是会在占领支配点后,先沿着墙运动,逐渐对房间形成L型控制,同时击倒所有威胁,确认环境死角和隐藏威胁,然后在掩护下,逐渐控制平民,清理死角,解除威胁。
如果这样一个清晰的标准规程每名队员都能完全遵守,就可以从原理上避开很多不必要的危险。
关于这些运动和清理模式的具体技术方法,我们都会在后期的内容里一一展示。
简明识别信号
对于多数正常人来说,如果没有完成严格的训练,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总是不可靠的。
敌我识别不仅包括单位之间的,还包括单兵与单兵之间的。
在清理复杂的空间时,队员会在大量狭窄空间里进出,在嘈杂和混乱的环境下,就算看见队友走进某个角落,谁也不能保证从那里出来的又会是什么成分,这就需要一个简明的识别信号。
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喊出来,表明我出来了。
队友们通过常年的默契和训练,熟悉了这种措辞和音色,自然没有问题。
另一种更加普适的方案是利用固定的通联口令,例如喊一声“19-19”,可以立刻表明是自己人,不要开枪。
4.容易出现的问题
高位持枪枪口指向前方队友
高位持枪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在队友身后准备时,枪口斜向上,指向队友的后脑。
我们前面讲过,枪口要避开一切不愿意射击的方向,显然队友的脑袋不属于我们要射击的目标。
这是一种偷懒和不熟悉的结果。
可以做的,发挥出左手的作用,主动回带武器,尽可能让枪口垂直指向上方。
这包括在靶场的射击,也包括运动、搜索、警戒的所有过程。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CQB简单,因为是个玩家买把水弹枪,看两个视频就可以做的有模有样,什么限制进入、动态突入、房间角度,各种理论侃侃而谈。
然而为什么CQB在现实的武装单位又是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只有最好的特战单位才算是真正擅长。
因为要在高压、高烈度的环境下,带着实弹保持正确的枪口指向和标准的活动程序,这是需要专业人士、大量时间系统化训练的,是非常难以形成的能力。
低位持枪枪口划过队友
低位持枪的枪口延伸线非常容易划过队友。
这就意味着,后方队员的任何运动,都需要刻意控制武器,以确保不会指向队友。
在枪口向下的状态中,不仅要左手往回带,还需要右手将武器后半部分向前推,让枪托离开肩部,这样才能做到完全的枪口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