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邦一路败仗却败而不亡,项羽垓下败一次就身死国灭,原因不简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邦一路败仗却败而不亡,项羽垓下败一次就身死国灭,原因不简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0/05/64062017_1123778849.shtml

导读:西楚霸王项羽,自起兵开始“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可最后却败在自己分封的汉王刘邦之手,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岸。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人们一直津津乐道。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位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西楚霸王项羽,自起兵开始“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可最后却败在自己分封的汉王刘邦之手,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岸。
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人们一直津津乐道。有人认为他优柔寡断,鸿门宴就该杀了刘邦,永绝后患;也有人觉得他不会用人,最后落得孤家寡人,自知过江也无用,不得不结束生命。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一败涂地?

一、项羽尊礼,不愿背信弃义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在楚国贵族文化中,遵礼非常重要。贵族们做事都讲究名正言顺,他们做事特别看重合不合规矩,有没有正当的名义。就连战争和外交这样的大事,也要遵循信义的道德准则。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奋力摧毁秦军主力,刘邦趁机进了咸阳。楚怀王曾说,谁先进入咸阳,谁就能当王。按照之前的说法,刘邦应该是约定中的王。


(刘邦剧照)

可事实上,项羽在打仗上出了大力,而且他兵多将广。论贡献和实力,项羽才是毫无争议的王。为铲除刘邦,项羽听从建议特设鸿门宴,打算在鸿门宴上动手,以绝后患。

可鸿门宴上,刘邦低声下气,一个劲地向项羽谢罪,表明他虽然先进了咸阳,却一点没有要称王的意思。项羽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遵礼的习俗告诉他,他不能杀谢罪者,况且这样杀了刘邦也胜之不武。但理智告诉他,应该杀了刘邦快刀斩乱麻。

脑袋里的两个小人在打架,矛盾的项羽还没考虑好怎么处置刘邦,刘邦已经想办法脱身而去。就这样,项羽因为遵礼失去了杀掉刘邦的最佳时机,最终放虎归山。


(项庄剧照)

之后的成皋之战,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楚汉双方自愿签订和平停战协议。项羽在签订条约后恪守信义,“乃引兵解而东归”,还如约将俘获的刘邦父亲及妻子吕雉送还。然而刘邦却背信弃义,追袭毫无防备的楚军。

项羽的贵族身份让他坚守信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决策的枷锁,也让他和刘邦有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二、项羽自恃勇武,不用谋略

项羽从小就非常有志气,他觉得写字和剑术没意思,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去学,他要学就学能够对抗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在看到秦始皇时,还放下了豪言壮语,有一天我要取而代之。


(剧照)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杀宋义,成为了楚军的指挥官。他破釜沉舟,不留后路,誓与秦军决一死战,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不仅鼓舞了其他人的反秦决心,也奠定了项羽楚霸王的地位。

后来,项羽又赢了几场战斗,这让他觉得自己只要打仗厉害就能掌控整个天下。项羽太依赖武力,总是在各个战场上奔波。

其实,打仗厉害当然能帮助人夺取天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办法。除了武力之外,刘邦还喜欢游说,利用间谍,甚至制造舆论来影响人心。


(巨鹿之战剧照)

早些时候,刘邦制造了各种神迹事件,比如“云气之说”,把自己和龙、黄帝、炎帝这些大人物扯上关系,搞得自己好像特别神秘、特别厉害。这样一搞,他名声在外,沛县的好多人都想跟着他。

另外,刘邦总是装出一副特别宽容、仁慈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是个好人。以至于楚怀王对他印象特别好,让他带着军队去攻打关中,希望刘邦可以打进关中当王。


(楚怀王剧照)

后来,项羽在郴杀了义帝,刘邦为了义帝公开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痛哭哀悼了三天。他还派使者去告诉各个诸侯,项羽杀害义帝,不忠不义。利用舆论,刘邦不仅攻打项羽师出有名,还联合了其他诸侯。

最后垓下之战时,刘邦为取得最终胜利,再次制造舆论。他公开承诺,谁能割下项羽的脑袋,就赏给他“千金”和“万户封地”。听到此话,汉军士气大振。


(项羽剧照)

项羽的武功确实高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作为一个统帅全局的领导者,他只知道依靠武力,而不懂得运用智谋,最终使他一败涂地。

三、项羽用人唯亲,人才结构失衡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用人更喜欢从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中挑选。鸿门宴上,当天出现的就有项羽亚父范增、叔叔项伯、堂弟项庄。其他担任重要职务的项佗、项声、项冠、项悍等,也都是项羽的家族成员。名将如龙且、钟离昧、季布等,也都是来自楚地的人。

其他人圈外人想要得到重用并不容易,除非立有战功。比如陈平,他开始投奔项羽时并没有得到重用。在打败秦朝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才被赐予卿爵的高位。平定殷王叛乱后,被封为都尉。


(韩信剧照)

有功得奖赏,但有过也被被重罚,即使之前立有功劳也难幸免。当时刘邦攻下殷地,项羽大怒,要把陈平等平定殷地的将士官吏全杀掉。陈平害怕被杀,这才挂印封金、投奔刘邦。

和项羽注重军功比较,刘邦用人“英雄不问出处”,能干是第一要务。在他手下,有负责攻城略地的韩信,制定战略、参谋策划的陈平、张良,负责外交游说的郦食其、陆贾,负责后勤保障的萧何等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的能人将才。

项羽身边除了能打能战的武将之外,真正有名气的谋士只有范增,擅长游说的文臣也只有武涉。人才失衡导致战略不当。垓下之战,项羽惨败,最后在乌江自刎。


(陈平剧照)

结语

楚汉相争持续4年,最终以项羽败退至乌江,悲壮自刎而死,汉王刘邦在群臣拥戴下踌躇满志地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结束。

项羽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他虽英勇无比,却缺乏足够的智慧和用人之道。他过分依赖武力,忽视了谋略与人心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刘邦则能够灵活应变,广纳贤才,用人不拘一格,最终取得了胜利。


(萧何剧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