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的辅食添加指南 | 从宝宝辅食添加时间、顺序、原则到食材处理和食谱
超详细的辅食添加指南 | 从宝宝辅食添加时间、顺序、原则到食材处理和食谱
宝宝辅食添加是每个新手父母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何时开始添加辅食,到如何处理食材,再到具体的喂养方法,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辅食添加指南,帮助你科学地引导宝宝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辅食添加时间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添加辅食的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建议4~6月龄都可以添加,但不能早于4月龄,不能晚于8月龄。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起添加辅食。此时,宝宝的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相对发育完善,可以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宝宝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准备好接受新食物。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大多数孩子4个月之后就不会再有挺舌反射,这种现象消失后,咨询体检医生是否可以开始添加辅食。
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4个月前,会增加食物过敏风险;且消化系统不成熟,容易消化不良。过晚添加辅食,也会增加缺铁性贫血风险,甚至可能出现排斥固体食物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月龄并不是判断宝宝是否添加辅食的唯一标准。
辅食添加信号
- 能够控制头部和颈部;
- 学会独坐或靠坐(避免噎住);
- 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
- 挺舌反射消失;
- 对食物感兴趣,能张大嘴巴。
注:挺舌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婴儿在大约4个月,长一些的7个月以内,舌头会对进入嘴里的固体食物推出,以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该反射消失一般会看做是已经可以适当喂养婴儿半固体或者固体辅食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添加辅食
什么时候吃
选择一天中你和孩子最能接受的一餐开始。不过随着孩子长大,他更喜欢跟家庭成员一起吃饭,安排在大人进餐同时就更好了。避免在宝宝特别饿,或根本不饿的时候喂辅食,可以尝试在喂奶前30分钟喂辅食。也可以每次先给宝宝喝一点奶,然后用勺子喂他一点辅食(半勺半勺),最后再喝奶喝饱。
吃什么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应选择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铁强化米粉、红肉泥、动物肝泥等。高铁米粉可以用母乳、配方奶或水冲调成稍稀的泥糊状(能用小勺舀起不会很快滴落)。
食材的添加没有先后顺序,但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等3~5天再添加另一种。由稀到稠,逐渐增加食物的稠度,适应后尝试蓉状食物。
吃多少
- 刚开始,无论你怎么喂,大多数辅食都进不到宝宝嘴里,这是很正常的;
- 从每天一次,每次1~2勺食物糊开始,然后喂奶;
- 如果宝宝愿意吃,可以多喂一点,但应该以奶为主;
- 等宝宝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分量。
怎么吃
- 坐直,用勺子吃,吃下一口前停顿一下,吃饱后停止;
- 让宝宝坐在固定的座位上;
- 面向宝宝,可以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令宝宝感到重视;
- 一定要用勺子,让宝宝看到勺子上的食物;
- 当宝宝张嘴后,将勺子平放到宝宝嘴里;
- 宝宝合上嘴后,水平取出勺子,不要将食物倒扣到嘴里;
- 如果孩子不吃,或是拒绝,不要逼迫,可以换个时间再尝试。
辅食添加原则
辅食是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包括各种天然的固体、液体食物,以及商品化食物。但辅食的添加不是随性而为,有一些原则妈妈需要知道。
1. 由一种到多种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作好记录。每新增一种食物需要观察3~5天,了解宝宝是否适应。如果宝宝出现湿疹、腹泻、呕吐等情况,可能是宝宝对这种食材过敏,须及时停止喂养,并做好记录,待症状消失后早从小量开始尝试。若仍出现同样的不良反应,应尽快咨询医生,确认是否食物过敏。
通常急性食物过敏(IgE 介导)会在数分钟到两小时内表现出来。慢性食物过敏(非 IgE 介导)会在2小时到3天内表现出来。
2. 由稀到稠
从质地细腻的辅食开始添加。刚开始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泥糊状食品更适合宝宝吞咽(如米粉、菜泥、肉泥等),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软饭、水果粒等)。应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不断改变辅食质地稠度,以适应宝宝胃肠道和咀嚼能力的发展。
3. 由细到粗
开始添加辅食时,为了防止宝宝吞咽、消化困难,应选择颗粒细腻的辅食。随着宝宝咀嚼能力的完善,可以逐渐增加食物中的颗粒。
79月龄婴儿的辅食质地,应从刚开始的泥糊状,逐渐过渡到9月龄时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肉末、碎菜等。1012月龄的婴儿的辅食质地应该比前期加厚、加粗,带有一定小颗粒,并可尝试块状的食物。
4. 由少到多
一开始只喂宝宝少量新食物,第一次尝试1小勺,第一天可以尝试12次。第二天视情况增加进食量或进食次数。观察23天,待宝宝适应后再引入新食物,如肉泥、蛋黄泥等。在宝宝适应多种食物后,可以混合喂养,如米粉拌蛋黄、肉泥蛋羹等。
记住,你的最初目的是让宝宝接触新味道,而不是要填饱他。如果宝宝第一次不吃,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多次尝试,但千万不要勉强孩子。
食材性状过渡
宝宝辅食的性状应该是由细腻的泥糊状,过渡到浓稠、含柔软小颗粒,再进展至剁碎的食物,循序渐进改变质感,促进宝宝发展咀嚼能力。宝宝发展的快慢各有不同,家长应按照宝宝的咀嚼能力,改变食物的质感。
不同月龄怎么吃
不同食材性状举例
- 大米:米糊/稀粥→稠粥→软饭→米饭
- 蔬菜:蔬菜泥→蔬菜蓉→蔬菜碎→剪碎的菜
- 肉类:肉泥→肉末→剪碎的肉→小块的肉
- 水果:果泥→颗粒果蓉→剪碎的软水果→小块水果
没有及时过渡的影响
如果只吃泥糊状或蓉状的食物,今后宝宝会较难接受比较粗的食物。缺少咀嚼的锻炼,也不利于牙齿的萌出。
食材处理
宝宝添加辅食后,就要尽快丰富食材的种类。不同食材需要正确的处理,才能做成符合宝宝咀嚼能力的性状。
不同食材怎么做
主食
- 米粉:取若干勺米粉倒入碗内,将适量母乳或配方奶或水分次加入米粉内,并用勺子搅拌均匀。初次调至勺子舀起不会很快滴落的状态。
- 粥和软饭:洗净大米浸泡约1小时,锅内加适量的水,水开后加入浸好的米,再用大火煮沸。沸腾后转中火至大米膨胀,并不断用勺子搅拌。至适当的稀稠度就可以关火。
稀粥(米:水=1:10)
稠粥(米:水=1:6)
软饭(米:水=1:4)
米饭(米:水=1:2)
蔬菜
洗净浸泡,焯水去除草酸,捞起沥干,倒掉菜水。将蔬菜放在砧板上,切去茎部,剁碎后可以给宝宝食用(如菜粥、蔬菜面等)。
还不能吃碎菜的宝宝可以将碎菜用研磨碗碾碎过滤成菜泥,给刚加辅食初期的宝宝。适用于各种叶菜,如菠菜、青菜等。
- 白萝卜:洗净去皮切小块,煮熟后用研磨碗压成泥。类似同冬瓜。
- 西兰花:冲洗后浸泡10分钟,然后用流水冲洗,掰成小朵焯水煮至酥软,捞出后加适量水用料理棒打成泥。
- 土豆:洗净去皮切小块,放入滚水中煮至叉子可以轻易穿过(约10-15分钟)。加入适量水、母乳或配方奶,直接用叉子或研磨碗碾成泥,调至适合的稀稠度。也适用于红薯、紫薯、南瓜、胡萝卜等食材。
水果
选择熟透的或质地较软的水果,如香蕉、牛油果、木瓜、熟桃、草莓等。清洗干净,去皮去核(籽),直接用研磨碗碾成泥或是用不锈钢勺子刮成泥。
- 香蕉:选择较熟的香蕉,去皮后直接取一小段,用研磨碗捣成泥状。
- 牛油果:对半切开去核,用勺子挖出一半果肉,放入研磨碗或是料理机弄成泥。
- 苹果:洗净去皮,一切二后,用不锈钢勺子直接在切面刮泥食用,推荐买黄蕉苹果或蛇果这类比较绵软的品种。
- 猕猴桃:冲洗后一切二,用勺子沿皮挖出果肉,放入研磨碗碾碎即可。不用去籽,有助预防便秘。
- 草莓:浸泡10分钟左右,流水冲洗,彻底去除绿色的蒂后用研磨碗压成泥。9月龄以上的稍大宝宝可以切成小丁状直接食用。不用去籽,草莓的籽有助预防便秘。
- 西梅:将西梅浸泡10分钟流水冲洗,对半切开去核,辅食机中加适量水煮熟后搅拌成泥。
- 橙子:去皮切小块,用料理机或料理棒打碎,连同果渣一起给宝宝食用。对于8月龄以下的宝宝,建议去除橙子肉外层的白色皮,再打碎。
肉禽鱼
- 牛肉、猪肉、鸡肉、鸭肉:
① 刀剁:选择猪或牛的腿肉、里脊部位,洗净后切薄片,再垂直切断纹理,将肉切成丝,再将肉丝切成碎粒,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剁成泥。锅里倒水煮开,加入剁碎的肉泥倒入,搅拌至熟透。
② 料理机:将肉切片(生食的砧板)后蒸熟或煮熟,防止熟食的砧板上切成碎粒。放入搅拌机内,加入开水没过肉,启动机器搅拌至肉泥。可混合适当淀粉类食物,使口感更嫩滑。适用于肉量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放入有盖的辅食格,冷冻保存,一周内吃完。 - 肝脏:剔除筋膜后浸泡约15分钟,然后一切二后,用流水冲洗切面,再用刀或金属勺子在剖面上刮出肝泥,然后蒸熟后食用。或将剔除筋膜的鸡肝、猪肝等,蒸熟或煮熟后,剁成泥。
- 三文鱼:如果购买的是无骨的三文鱼鱼腩,可以蒸熟后用料理机或研磨碗将鱼肉搅成泥。如果买的是带骨的三文鱼段,那建议蒸熟后将鱼肉剃下,再用料理机搅成泥。
- 龙利鱼:洗净后蒸熟或煎熟,然后直接取一小块给宝宝吃即可。如果是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用料理棒打成泥后给宝宝食用。
- 带鱼:冲洗带鱼段表面后加姜片一起蒸熟,取鱼肉部分用勺压成泥。
- 银鳕鱼:冲洗银鳕鱼段表面后加姜片去腥蒸熟,取鱼肉部分用勺压成泥。
- 虾仁:虾仁洗净蒸熟或煮熟后用到剁碎,量较大或跟其他食材混合的时候可以用料理机。
喂养时刻表
宝宝添加辅食后,就应该逐渐培养规律的进食时间。宝宝吃辅食的时间应该渐渐与家人进餐时间一致,方便共同用餐。
不同月龄怎么吃?
食物选择原则
- 每餐四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和肉鱼蛋豆类,也可以加入奶类食物来制作辅食。
- 食物多样化:尽可能包含多种食物,让宝宝接触不同口味。可以轮流选择同一类别的各种食物,如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
- 适合宝宝咀嚼能力:食物的性状应该根据月龄逐渐过渡,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小到大。
- 多吃谷物和蔬果,肉禽鱼蛋要适量:应保证谷类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肉禽鱼蛋豆的食用需要适量。
- 从家人的菜单中选择食物:与宝宝分享食材,但是1岁前避免加盐加糖等调料,或是加调料前预先留出宝宝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