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判断AI的输出是否正确?三个办法搞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判断AI的输出是否正确?三个办法搞定!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84142/article/details/142210589

在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逐渐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今天,很多人都在依赖 AI 来完成各种任务:撰写文案、编程、生成分析报告,甚至是做生活规划。虽然 AI 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但它的输出并非每次都能符合预期。那么,如何判断 AI 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经过无数次与 AI 的互动,AI 产品设计师逐渐摸索出了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 AI 的输出是否正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AI 输出出错的原因,之后,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告诉你如何利用这三个办法,让 AI 的表现更加符合预期。

一、为什么 AI 输出会出错?

AI 对复杂信息处理能力有限

虽然 AI 的生成能力强大,但它并不总是能处理大量复杂的指令,特别是当你一次性给它过多细节时,AI 往往会因为信息过载而失去重点,输出的结果显得混乱无序。你可能会期待一份完整的文档,但 AI 却输出了夹杂着许多不相关信息的结果。毕竟AI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它get不到你所做的项目中的相关性及优先级,哪怕你觉得你说的很有逻辑性,但是你所认为的“逻辑性”是因为你对项目十分了解,因此难免会有细节的描述并不清晰,那么AI并没有办法和你思维同步!

案例:撰写 PRD 文档

AI 产品设计师在工作中需要撰写产品需求文档(PRD),最初,他会直接给 ChatGPT 传递大量关于项目的背景信息以及一些逻辑描述:

“我所搭建的素材库平台,以SDK的形态去和业务对接。主要以弹窗的形式,在业务那边的平台留一个入口,然后打开我们的SDK弹窗…”

在初次尝试时,它其实会给出一个比较简单的文档格式,不过过于模板化,于是进行了二次尝试,结果AI直接将之前的话又润色输出了一遍。这也是比较经典的输出,这里就放这个作为案例。

这种随机性的“智障”操作也恰恰说明了AI 对复杂指令的处理能力有限,信息量过大时容易混淆重点,输出结果常常不符合预期。

解决方案:分步引导 AI,逐步完善 PRD 文档

通过分步引导,发现 AI 处理复杂任务时效果更好,而不是一次性给出所有细节。分步骤提示使得 PRD 的生成更加清晰有序,也避免了 AI 混乱的输出。

AI 的局限性:专业领域或调研时的信息滞后

在 AI 产品设计的工作中,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一次,AI 产品设计师想了解一些公司招聘的情况,于是想着让 AI 帮忙,结果发现,AI 的信息来源往往不够及时,生成的信息有时甚至是自己编的。

案例:面试时的公司信息查询

AI 产品设计师即将参加一个大厂的面试,想了解一些公司最近的招聘情况。

“请帮我查询这家公司最近的招聘情况,包括职位空缺、薪酬和公司近两年的发展情况。”

AI 给出的答案虽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很快发现它的信息并不可靠。许多数据过于笼统,甚至有一些招聘信息看起来像是 AI 编造出来的,与在Boss渠道获取的信息不一致。

解决方案:结合 AI 与专业渠道获取信息

这次经历让AI 产品设计师意识到,虽然 AI 可以帮助初步了解公司的一些情况,但在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市场动态等信息时,还是需要依赖专业的渠道,比如企查查、BOSS 直聘等。在某些信息密集型任务上,AI 的数据源可能过时或者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它。

二、如何判断输出结果的正确?

方法一 翻转互动:让 AI 提问,帮你梳理任务

生活中,不仅在工作上和 AI 打交道,有时候还会用它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当面对一个不够清晰的任务时,可以让 AI 反过来提问,引导思考每一步的细节。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思考的负担,还能让最终生成的结果更具条理性。

案例:通过 AI 帮助梳理减肥计划

“我打算开始减肥,但不知道该怎么制定计划。让它先提几个问题帮我梳理一下。”

可以看到它会提出很多问题,让你去解答,从而反哺给它这部分的信息。

一一回答之后,AI 已经为你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框架。

方法二 制定明确标准

作为设计师,撰写项目报告是工作的一部分。前阵子,需要提交一份 AI 项目的半季度汇报,想着让 ChatGPT 帮忙节省一些时间。

如果你希望 AI 帮助撰写工作报告,光给出模糊的指令是不够的。需要明确告诉它每个部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哪些数据需要特别关注。设定具体的标准,可以帮助 AI 更准确地理解需求,生成更符合预期的内容。

案例:如何让 AI 写出有用的项目汇报?

初始提示:

“请帮忙写一份 AI 项目的半季度报告,涵盖项目进度、关键里程碑和遇到的挑战。”

AI 虽然按照提示生成了报告,但输出太过笼统,很多数据和细节没有深入展开。于是重新设计了提示内容,设定了更清晰的标准。

改进后的提示:

“请撰写一份 AI 项目的半季度报告。项目进度部分需要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数据支持必须精确。关键里程碑部分要列出时间表,并分析是否按时达成目标。最后,请详细说明遇到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应对措施。”

这次生成的报告结构清晰,数据准确,每个部分的内容都符合要求,大大减少了后期修改的时间。

方法三 立场规则限定:AI 也会被“情绪”引导

作为设计师,希望 AI 能帮助做一些决策,或者对现有工作给出评价。开始以为 AI 的判断会完全中立,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 AI 也会被表现出的立场所引导。

案例 :锚定效应让 AI 偏离中立

将之前的文章《怕被裁?三大软技能让你稳住岗位!》投喂给GPT,想让它帮忙评价。抱着好奇心,分别给了它两种不同的提示。

第一次提示:

“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自己打 9 分。让它看看,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

AI 直接给文章打了9.5 分,然后简单地指出了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评价总体是积极的。

第二次提示:

复制了同样的文章内容,但这次换了个语气:“觉得这份文档写得不太好,自己只能打 3 分,会打几分?”

结果 AI 的评价也开始一边倒,给了文档 3 分,上演了一个狗腿子的戏码。

这次经历让AI 产品设计师意识到,AI 的反馈并不完全基于文档内容,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输入的提示影响。AI 很容易被用户的情绪引导,出现锚定效应。

解决方案:保持中立,减少提示中的主观引导

为了获得更加客观的反馈,调整了提示方式:

“请基于这篇文章的结构、逻辑和内容,给出客观评价,并指出改进的地方。”

这样生成的反馈更加中立,AI 没有被情绪引导,给出了更有建设性的评价。这也提醒在与 AI 互动时,尽量避免让情绪影响提示内容,这样才能获得更真实、理性的建议。

结论

AI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的输出并不总是可靠的。通过翻转互动、设定明确标准,保持中立,并结合分步骤提示,可以更好地判断 AI 的输出是否正确。这三个简单的办法能帮助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效地使用 AI,让它成为真正的得力助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如何判断AI的输出是否正确?三个办法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