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揭示狐狸曾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颠覆传统认知!
千年古墓揭示狐狸曾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颠覆传统认知!
在阿根廷西北部的一个古代墓穴中,人类与一只非犬类的动物伙伴长眠在一起,这个动物竟是狐狸。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的认知,揭示了狐狸也曾是人类的朋友。
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现今阿根廷西北部的一个古代墓穴中,人类与一只非犬类的动物伙伴长眠在一起,而这个动物竟是狐狸。
人类与狗相伴已久,两者间长达数万年的亲密关系已被广泛记载。然而,一项针对约1500年前巴塔哥尼亚地区墓葬遗迹的新研究揭示了南美洲南部狩猎采集者与现已灭绝的大型狐狸物种Dusicyon avus之间一段不为人知的紧密联系。
1991年,考古学家在巴塔哥尼亚北部的卡纳达塞卡遗址发现了一具与人类共葬的近乎完整的D. avus骨架。牛津大学考古学院惠康基金会古基因组学和生物考古学研究网络研究员Ophélie Lebrasseur博士指出,狐狸骨架并无刀割痕迹,意味着它未曾被食用。
通过对古代DNA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深度分析,研究团队确认了狐狸的种类和年代,进一步检测狐狸遗骸中的胶原蛋白显示,其食物结构与当时人类群体的饮食相吻合。鉴于狐狸遗骸在墓葬中的位置及其特殊的饮食习惯,科学家们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认为这只狐狸可能已被驯化,甚至当作宠物饲养。
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来自全球各地墓葬遗址的证据,表明个别狐狸曾被人类驯养,并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Dusicyon avus曾在更新世晚期(约260万年至11700年前)延续至全新世早期,直至大约500年前灭绝。这种狐狸体型接近现代德国牧羊犬,体重约为15公斤。
Lebrasseur博士与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研究员Cinthia Abbona博士共同主导了这项研究,她指出,Dusicyon avus一般以肉食为主,但在对墓葬中狐狸骨骼的检测中,其饮食结构显示出较少的肉食性,反而与人类饮食更相似。
“这意味着狐狸可能受到了人类社群的喂养,或者在社群周边觅食人类的生活废弃物,”Lebrasseur在接受CNN采访时说,“这揭示了狐狸与人类社群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和融合。”
西班牙科鲁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Aurora Grandal-d'Anglade博士虽未参与此项新研究,但她之前曾描述过伊比利亚半岛青铜时代的墓葬,其中包含与人共同埋葬的数十只狗和四只狐狸。研究显示,狐狸的埋葬方式与狗颇为相似,暗示它们同样是人类的伴侣动物。
“狐狸被驯化的可能性不容忽视,”Grandal-d'Anglade在电子邮件中告诉CNN,“我们知道,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社会中,人们常常将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犬科动物、猴类、鸟类、爬行动物等,仅仅作为伴侣动物来饲养。从这个角度看,越来越多的遗址中狐狸展现出充当宠物角色的现象不足为奇。”
在人类墓葬中发现D. avus不仅因其罕见,还因为此物种在巴塔哥尼亚这一地区之前并未被记录。据研究显示,生活在该地区的狩猎采集者活动范围通常不超过70公里,这意味着他们极有可能在本地环境中邂逅了亲近人类的狐狸。
“Dusicyon avus必须与当地社群密切接触,才能融入其中,”Lebrasseur说。
狐狸的葬礼揭示了更多关于“人类最好朋友”的信息。研究团队对狐狸遗骸的分析还揭示了导致其灭绝的原因并非先前所设想的那样。有一种观点认为,狐狸可能与欧洲殖民者带到南美洲的狗发生了杂交,导致狐狸血统逐渐消失。然而,狐狸的DNA呈现了另一种情况。
Lebrasseur表示:“根据我们所复原的DNA信息以及我们之前在牛津大学开发的技术,我们认为家犬与Dusicyon avus之间不可能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尽管狗在狐狸的消亡过程中可能并非完全清白,但它们可能通过与狐狸竞争相似的食物资源,或者携带并传播狐狸易感的疾病,间接加速了狐狸的灭绝。
Grandal-d'Anglade强调,专家们通常将狗的驯化过程解读为人类意识到狗可以作为猎手或牧羊助手的过程。然而,卡纳达塞卡以及其他狐狸墓葬中发现的D. avus骨架提示我们,动物无需具备实用性才能赢得人类的养育和陪伴——也许仅仅是因为它是朋友。
“不同犬科动物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的现象出现在多个社会和大陆,这似乎表明,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与陪伴的需求驱动了这一过程,”Grandal-d'Anglade总结道,“饲养动物作为伴侣而非仅仅是劳动力或食物来源,可能是人类祖先的一种固有特质。”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