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俗女养成记》 | 三代女性,各有各的“俗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俗女养成记》 | 三代女性,各有各的“俗气”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83HJKB505348AHM.html

“从前以为放弃是输家才做的事,哪里知道有些事情放弃了反而是晋级。”

在台湾,人们喜欢把1970年代出生的人叫「六年级生」。2016年,生活在台北的「六年级女生」江鹅写了一本小书,记录了自己在台南乡下的成长经历。她为这本书取名《俗女养成记》,「俗」即为「普通」,是那种没有成为世俗意义上理想女生模样的「普通」

书中,江鹅看似写的是一碗红豆汤,写一丸汉药,写一块垫板,写一缕幼面,但表达的却是——一个落在社会期待值之外的「俗女」,在40岁时,如何回望与思考自己的成长。

后来,这本书被另一位俗女,同为「六年级女生」的台湾资深舞台剧演员严艺文看到,决定改编成电视剧,并又邀请了一位俗女,也是「六年级女生」的谢盈萱出演。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两部《俗女养成记》收视口碑双丰收,且获奖无数,《俗女1》和《俗女2》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是9.2分,9.3分。很多观众称它们为「台剧版《请回答1988》」。

江鹅的《俗女养成记》是这一切的缘起,有人说,这是一封写给六年级女生的情书,而这封情书的神奇之处在于——

一个普通女生发出了这封情书,随后遇到了更多普通女生,她们一起共创,让无数普通女生懂得了一件事:普通也可以理直气壮,做一个接受自己的「俗女」,或许也是一种活法。

书籍简介

《俗女养成记》是那种书——看一眼目录就能感受到整本书的气质:

  • 满仔家的菜包、妈妈的早斋、中药房里的跟屁虫、中药房的下午茶、来去呷一碗面、学校里的公共电话、去隔壁册局买一块垫板、买一缕幼面、亮起来的房间、窗台上的花布帘……

相较于电视剧所构建的乌托邦式的家园回归,《俗女养成记》这本书则更显平静与真实,总之,都是家常、琐事、日子里最细微的那点滋味。书中所描写出的家庭,也远没有电视剧那般美好——温存与嫌隙交织、开放与保守共存,这样的家庭似乎才是常态。

28篇散文,不仅召回了记忆中的童年时代,也是所有在时代的新与旧之间认真生活的当代女性写照。作者、作者的母亲、作者的阿嬷,当三代人的生活被轻放于读者眼前,其中那些相通的难言的苦涩与温暖,想必也是大多读者在生活中切实感受过的。

在各种可与不可对人言的人生细碎里,作者写出了一个女孩如何一点点长大,慢慢窥见并进入成人的世界,以及面对亲情、爱、婚姻、尊卑伦常、人情世故等诸多教养与束缚,如何一步步变得自知自明,自如自在,真实而舒展。

读者评价

江鹅的文字跟人一样,简洁而颀长,开阔而清洁。她的书可明眼目,清心肠,健精神:这个中药房的小孙女果然得到药家真传。

——作家 黄丽群

儿时得过一只万花筒,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都可以翻转出美丽的图像。阅读江鹅文字时我总想到万花筒,清晰洞见万事万物,理解那些疙瘩磕碰,又能维持妥帖不灼人的距离,她写什么我都想读。

——作家 李屏瑶

我“爱”江鹅的原著散文,那些书里的文字让我这个同是六年级的女生心有戚戚焉,嘴角笑着、眼睛却泛着泪,那是一种被人了解,被人牢牢接住的感觉。也是这本书开启了这段奇幻旅程。

——《俗女养成记》导演 严艺文

生活当然可以日复一日流水账般没有高低差地过,但她总有办法在这样的日常,说出一篇篇精辟的领悟。赞叹生命之美的净透,再来反手一拍的自嘲,让人爱不释手,又认同不已。

——《俗女养成记》主演 谢盈萱

作者简介

她是《俗女养成记》的作者,也是电视剧中的陈嘉玲。

千篇一律的生活,偶尔闪现的慌张,尝试过追随主流做一般众人,却在半路觉得不太对劲,选择中途下车,39岁选择辞去高薪工作,意外走上写作的小径,平平淡淡地走入人生的下个阶段,理直气壮地活得普普通通。

“从前以为放弃是输家才做的事,哪里知道有些事情放弃了反而是晋级。”她的文字延续一贯的安慰语调,让每一个和她一样的普通女子,可以在对女性印象固化的现状中,长舒一口气。

精彩书摘

1.云飘得很慢,天空那时候还是真的蓝色,阳光白灿的天地之间,会动的只有树叶、花瓣、小白蝶,和我。惬意不需要有人教,遇上了就知道好。

2.尽管只是短短几天,体验过这种意外的“下课十分钟”以后,我仿佛进入一个神秘社团,知道肯定有一群人,也和我一样曾经在心底为生病欢呼过,没有张扬,尽情享受那几天不需要努力的精神自由,不勉强自己坚强,不假扮成熟懂事。

3.“摆脸做自己”跟“好好叫人”之间,各有便宜可占,也有亏可吃,只是人在江湖,总会遇上不得不过的场,不能不赔的笑,小时候有练过,或许要比长大不得不练容易一些。

4.我确信我将来的爱情会是那样的珠联璧合,就像相信将来我会长得和潘迎紫一样漂亮,凭空的信心是最大的。

5.家人之间的爱没办法非黑即白,相互依存就是同时损耗又修补着。

6.我着迷地看着她的自信风范,忽然意识到,媳妇可以有很多种,女人不只是有“用力乖”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有努力学手捏菜包的媳妇,也有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有选项。

7.相聚太美好,便显得平日的生活像是次要的、无聊的、暂时的等待。我和阿嬷一起期待着团聚的美好,期望等待能够赶快过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平日生活的一部分。

8.要找到能够一起生活的人并不容易,双方能在心里认定对方是最好的人,那份随之而来的庆幸和满足,其实是一股极大的力量,让人生的艰难感觉起来缩小一点。

父母和旁人出于关爱,或社会制约,往往期待我们能够拥有更体面、更实用的伴侣,但我们的幸福,却在每一次比较的当下,立时褪去原有的闪亮,减去几分力量,人生的艰难也复胖一些。

9.女孩一路维持无性状态,并且不太早也不太晚地找到对象结婚,不让父母蒙羞或担忧,取得唯一合乎道德规范的“性许可”之后,也瞬间承担起繁殖的义务。生不出来?那就麻烦了。快想办法,该吃的快去吃,该拜的快去拜,该把自己弄得诱人一点就去弄,总之要快,不过家务和家计也别忘了要好好顾着。

算到这里,女人还肯嫁的话,那一定是真爱了吧,问题是人心多变,难怪阿嬷这种老先觉的结论还是要嫁有钱的。我很敬佩香港作家亦舒写出这样的金句:“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让女人认知现实,这是济世。

10.不是任何人都善于陪伴,开心的事情她不抢风头,愚蠢的事情她一起厚颜无耻,悲愤的事情她同情同理,当朋友需要身边有个人的时候,她愿意而且能够做那个柔软的人。

这是一份慷慨的心意,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无害无求地成全别人一段心里踏实。任何体验到活着不容易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朋友不会多,这样的人很珍贵。

11.每一个女孩最终都长成不够圆满的女人,没有一个一样。一样的只有我们经常觉得自己作为女人,总有哪里不够成材,对父母,对家庭,对子宫卵巢,对自己,人前或人后,自愿或受迫,总有我们抱歉的对象。

12.不觉得穷,才能有生活的余裕。觉得穷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有缺,对于身边的一切,往往不太计较差那么一点,只想要什么都能便宜一些,最终让自己也便宜起来。

多放几本书就塌陷的三合板书柜,廉价却成分可疑的食物,铁皮搭建的住家,除了稳定薄薪以外乏善可陈的工作,咬着牙才能继续下去的婚姻,衰到别人还好没有衰到自己的政府疏失,缺漏太普遍,于是变成寻常,理智薄弱的话,甚至会觉得过着安生日子用稳当东西的人,看来奢侈得叫人憎怨。

为了怕更穷,所以紧抱着骨子里的穷,且战且走地应付日子,像窗户上面用铁丝挂着的花布,把一切明亮映射成各种色阶的红,一张眼就觉得困顿,却看不见是为什么。

13.赚钱需要付出的代价从来都不便宜,要把“够”放在哪个金额上,或许很难决定,但是出卖自我、梦想、健康、幸福、信念,到了“够”的时候,没有人能不说够。

14.人不需要为了担忧未来,就牺牲掉眼前确知的快乐,毕竟,如果现在不太开心,哪有力气关心以后开不开心?

15.那张优秀又好命的女人蓝图,我勉力跟着长了大半辈子的,我看也就这样算了,长成了的部分没让我容易多少,长不成的那些显然这辈子就不干我的事。两年前我还常常盼着,有人可以在生活里告诉我“没关系”,不料盼着盼着倒是发现,有什么好讲的,本来就没关系。

16.所以,在此郑重邀请你,把握有限的今生,先一起耸耸肩,挺这个既优秀又普通的自己一把吧,那些需要努力的事,反正放一阵也不会有人偷做了去。

接受自己普通是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每个人一开始都坚信自己是特别的,于是拼命去证明,身心俱疲时,才认清了这个事实。

但是普通有什么关系呢,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你却能以不同的方式过日子~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