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B站发布2024年度弹幕公布:透视「接!」背后的青年群体表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B站发布2024年度弹幕公布:透视「接!」背后的青年群体表达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6100548_121124358/

近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携手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揭晓了2024年度的代表性弹幕词汇——「接」。据统计,今年B站用户发送的“接”字弹幕累计超过576万次。事实上,B站已连续八年推出年度弹幕,成为网络文化观察的一大亮点。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流行文化的“容器”,尤其体现了青年人的社会心理和情感诉求,成为青年人娱乐休闲和社会表达的重要方式。作为国内领先的弹幕视频网站,B站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观看视频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文化社区,年度弹幕的发布更是对过去一年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用户行为的总结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

2024年度弹幕:「接」

一个“接”字承载了年轻人心中的祈愿,串联起生活里各处憧憬,更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炽热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对“好运”的追求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年轻化。B站中,用户通过发送「接」来回应看到的各种美好瞬间。「接」字弹幕的流行,不仅反映了用户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当视频里有好事发生,例如考试上岸、入职升职、表白成功、“欧气”爆棚,用户就会纷纷发出“接”字弹幕,沾沾好运。在B站分享美好的故事或时刻已经成为了一种流量密码。

「接」字的流行,实际上根植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化之中。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接」字本身就有着承接、迎接的寓意。年轻人通过将其融入现代网络文化让这一传统概念释发新义,实现了网络文化对现代语言的实用性改造。这种文化的融合,使得「接」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弹幕,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B站年度弹幕含量最高的三条视频分别与“上岸”“发财”“健康”相关。对「接」的创新性定义也源自于年轻人的现实需求。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时,年轻人寻找着各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和对未来的信心。「接」这一现象不仅占领了B站弹幕,也衍化成为易于传播的模因。相似的,近年来年轻人去寺庙或者买彩票的情况也多了起来,他们希望通过某种暗示增加自己的成功概率或心理安慰。小红书上也流行起了“玄学头像”“能量头像”等接好运的变体。这些行为都是年轻人在现代社会的叙事空间中寻找心灵慰藉和积极心理暗示的方式。

「接」字背后的社会心态

聚焦长视频表达,B站平台向来都是公共话题的“制造者”。《后浪》《入海》与《大魔术师》等视频营销皆成功的引发了青年群体的共鸣与思考。B站年度弹幕的变迁也反映了青年文化的动态发展。从最初的娱乐化、调侃式弹幕,到如今更加深刻的情感表达,B站弹幕折射了青年群体的心声与诉求

不确定性下的自我激励

在乌卡时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成为常态,而「接」字背后映射的是年轻人在主动追求与被动适应之间的挣扎。在B站用户的576万条弹幕中,大部分与考试祝愿紧密相关。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学业、职场、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个人的期望,更受到“内卷”社会环境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和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

努力与成就之间的不对等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感,而「接好运」则提供了一种“靠运气”的心理安慰。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过“学会无助”的理论,指的是在面对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时,人们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和失控感。而「接」这一行为,恰恰是在这种环境下,个体通过集体行为寻找到的一丝安慰和控制感。因此,「接」字弹幕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每当视频中出现好运降临、成功实现目标的场景时,弹幕中便会出现大量的「接」字。这些弹幕不仅是对视频中人物经历的认同,更是对好运的向往和期待。同时,「接」字弹幕也成了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个体能够感受到并相信视频中所传达的积极情感影响,通过发送“接”字弹幕,年轻人仿佛能够将自己的焦虑情绪转化为一种共同情感的表达:“我也想得到这份好运”。

流动社会中寻求归属

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一书中提出了“液态社会”的概念,用以描述现代社会中个体之间流动、松散、多变的联结方式。“衣帽间共同体”正是液态社会中个体连接方式的一种体现。在液态社会中,个体往往因为共同的兴趣或目的而短暂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临时的共同体。同时,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而是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在这种背景下,集体归属感成为了年轻人社交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孤立化的个体能够通过网络建立寻找到同好。无论是从众亦或主动加入,「接」字弹幕的流行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寻找集体归属感的平台。短视频的视觉化呈现与弹幕的实时互动,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可视化的感官沉浸式体验空间,让青年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感受到其中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实现互动仪式链中的情感认同。在发送「接」字弹幕的过程中,个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与心理支持网络。他们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能够通过弹幕仪式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彼此间建立起了无形的联系。

网络迷信下的投机心理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接”的行为也受到了幸存者偏差的影响。算法等技术通过设置那些幸运、成功案例的可见性,并剪辑“接得”好运的现实过程帮助人们形成幻想,进而制造网络迷信。人们在面对极具诱惑力的奖品时,出于一些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会自然而然地参与来获取一些自己想要的抽奖内容,这也是一种非常态的传播形式。当人们感到心理失衡从而衍生出诸多不良情绪时,为避免产生更多的精神问题,便会产生投机心理,这种不确定的乐观情绪可以暂时稳定人的精神。「接」的行为由于本身就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和努力,却会有一种作出努力的期待,这让个体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超值感和幸福感。


玄学营销:自我疗愈还是网络迷信?

「接」字成为年度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幸运与美好的渴望,这似乎是对互联网曾经流行的“锦鲤崇拜”的延续。迷信幸运的欲望衍生出不同版本的锦鲤叙事,作为一种象征着好运的方式,它们深得年轻群体的青睐与认同。它们无需遵循宗教的清规戒律,也无需深入研究复杂的知识体系,只需简单转发,即可收获心灵的慰藉。这种直接且简便的文化消费模式,恰好契合了当下主流年轻群体的文化特性。

在对青年群体的一洞察下,品牌也在通过“玄学营销”不断传递治愈力量,抚慰消费者的落差与不如意,以情绪价值不断疗愈大众的焦虑情绪。芬达敏锐洞察了学生和家长们对于高分的渴望,赋予品牌名“芬达=分达”的美好寓意、茉莉奶白推出的“圣杯”周边方便消费者随身携带之外也能带来一定的缓解焦虑、内心平静的作用,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支持。

然而,这种趋势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尽管弹幕所构成的“衣帽间共同体”能够为个体提供一定社会支持,但这种来自于流动群体的支撑是短暂易逝的。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现代网络社会中的一种新型迷信,人们通过简单的转发或购买行为,试图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寻找一丝确定感,但往往忽略了真正的行动。这种过度依赖心理暗示的行为,可能会削弱个人的自我驱动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事实上,从网络文化的角度而言,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心理寄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集体情绪的波动与共鸣。在当下加速社会中,人们需要寻求心灵上的片刻放松与慰藉是人之常情。「接好运」不仅是对现实挑战的一种“温柔”抵抗,也是人性中乐观向上精神的体现。

结语

「接」字弹幕的流行是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下社会心理和情感表达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压力的积极应对,也反映了他们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中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求。同时,它也揭示了网络迷信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即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安慰和控制感。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当代青年文化的复杂面貌,品牌在理解和把握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时需要进行平衡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蒋建国,陈小雨.中国网络亚文化的生成、演化与社会意涵[J].新闻与写作,2024,(05):94-104.

[2] https://mp.weixin.qq.com/s/grTSowXJtNXY0sbEF9cIkg

[4] https://mp.weixin.qq.com/s/IMGnat2QJkU2Dfd7NgXPcQ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