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取消公摊面积能推动房价上涨吗?未来的房地产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取消公摊面积能推动房价上涨吗?未来的房地产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1A0692P00

公摊面积要被取消了!买房不用再开公摊盲盒了?
那明年房价会不会因此上涨?房价什么时候见底?中国未来房价的拐点到底在哪里?

其实要想知道房价什么时候触底,未来怎么走,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看。不过在此之前,咱先看看这个取消公摊对房价的影响。

这几年大家买房的时候都冷静多了,没想到理性的对待房地产以后,反而获得了直接和间接的各类让利,这都是大家决策带来的,而且现在来看,新房市场与二手房市场“脱钩”的情况是越来越明显了。

那这会不会推动新房房价的上涨?

咱来假设两种情况,一个是假设销售总价不变取消公摊,就是比如一套房总价300万不变,总共有100平,其中公摊面积有10%,也就是说实际套内面积有90平,算下来每平的房价是3万,那现在取消公摊面积了,按套内面积90平来算,算下来房价就是3.33万。你说这房价算涨了吗?

假设另一种情况每平方房价不变,房屋总价只计算套内面积,那刚才套内面积90平的房子,还是按照之前3万一平来买,算下来只需要花270万。那这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价,只不过降的是总价。

依你看,这取消公摊将会以什么方式来影响房价?

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人判断房价会继续下跌,当时市场上弥漫着一种观望的气氛。确实,一些地区的房价出现了松动,交易量也有所下滑。但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政策调控的因素。

而到了今年,我得告诉大家,真实的房价可能还尚未见底。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房子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另一方面,经济的复苏步伐还不够稳健,人们的收入预期不太乐观,这也抑制了购房的需求。

其实要想知道中国未来房地产的拐点在哪里,结局又是什么,咱可以根据咱们的人口和土地规模对比一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

1920 年的时候,美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二战后,郊区住宅开发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还出现了郊区人口反超市中心的奇特现象。后来互联网革命爆发,那些科技公司就像候鸟迁徙一样,纷纷迁移,形成了像硅谷这样的卫星城。这种趋势发展到21世纪初的时候,就让美国出现了三大都市圈

好巧不巧,美国这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咱们中国还真有相似的地方。2011 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今,我们的大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而且,已经有部分有钱人开始迁往郊区或远城区,而市中心的住房则更多地作为投资或者学区房持有,不过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趋势。

今年的房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反弹,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供应量的增加,保障房的大量建设使得市场上的供应量显著增加。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年轻人口减少,购房需求也相应减少。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购房能力受到限制。

那未来中国房价走势会怎样呢?现在,大量保障房涌入市场,其价格往往低于周边老旧住房,而且居住体验更好。这就使得一部分人会选择保障房,而原本住在老旧小区的有钱人可能就会更倾向于迁往郊区,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这无疑会对市中心房价产生一定的冲击。

再说说产业和人才的转移。美国 80 年代互联网革命,科技公司和人才都跑去郊区,才有了硅谷这样的地方。我们也是一样,就拿广州南沙来说,它目标也是逐步发展成为高科技卫星城。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迁移,这些区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房价也可能会随之变化。类似的区域还有很多,它们的崛起将会重塑中国的房地产格局。

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未来中国可能会出现五大城市集群。第一个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集群,这里汇聚了众多的经济资源和人才;第二个是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集群,其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能力强劲;第三个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集群,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稳固;第四个是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城市集群,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五个是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川渝城市集群,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活力。这些城市集群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相当大比例,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房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总人口减少的趋势,但大城市人口却还在增长,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不过,参考美国的经验,房价往往是随着经济周期浮动的,并不会长期下跌。也许,我们可以用时间来对冲房价压力,等待未来房价触底反弹的时机。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政策的应对和市场的调整至关重要。2006 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房价在短时间内就像自由落体一样,跌没了 20%。但美国强力救市,仅仅过了6年左右的时间,就稳住了房价。

当时采取的几招救市措施,第一招是救银行,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因为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一旦银行出现问题,整个经济都会受到重创。第二招是救市场,通过降息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避免市场因资金短缺而陷入死寂。第三招是救业主,调整房贷利率,减轻业主的还款压力,防止法拍房大量出现,因为法拍房的增多会进一步打压房价,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现在采取的一系列类似的政策也类似。首先,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金应对风险,防止银行危机的发生。其次,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稳住楼市,维持市场的流动性,让房地产市场以及整个经济不至于因资金紧张而停滞。再者,调整房贷利率,甚至还可以调整还款计划,防止法拍房的大量涌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房价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还是社会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家庭的一个重心所在。因此,房价的波动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预期。

总的来说,房价是随着经济和债务周期浮动的,从长期来看,并不会持续下跌。日本和美国的经验都表明,房价在经历低谷后最终会触底反弹,关键在于债务危机什么时候能化解。

而现在的一揽子政策砸下去,作用多少也是会有的,最重要的是把目光拉长,也许我们会看到城市格局的重塑,房价也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讲了这么多,其实最核心的还是要看政策和市场的博弈,所以我们不必对房价的短期波动过度焦虑,而应关注其背后的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

未来的房价走势究竟如何,或许并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趋势和规律,后面的内容里我也会继续给大家分析。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擦亮眼睛,把眼光放长远,不被浪潮淹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