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鼠标?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鼠标?
鼠标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游戏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鼠标产品,如何才能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呢?本文将从握姿、手长、传感器、微动、编码器以及重量等多个维度,为你提供全面的选购指南。
如何按照握姿和手长选择鼠标
挑选鼠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鼠标的大小和模具设计。而模具直接影响玩家使用的舒适度,尺寸过大和过小的鼠标可能让手部感到疲劳。玩家应该根据自己适应的握姿来挑选对应的模具,除去特殊的鼠标握姿,目前常用的握法分为三种:抓握、指握、趴握。
而市面上的鼠标模具主要分为两种,对称模具和人体工学右手模具。对称模具这类鼠标的外形沿中轴线左右基本对称,没有明显的偏向设计,整体形状较为规整。人体工学右手模具顾名思义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形状不规则,通常会根据手掌的自然形态和握持习惯进行设计。在鼠标两侧会有一定的弧度和倾斜角度,以更好地贴合手指和手掌。
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的微星GM31
单从握姿来说,人体工学右手模具比较适合趴握的玩家,一些右手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左右按键的水平高度不一致,如果采用抓握的姿态会比较难受。而对称类鼠标模具两侧除了侧键外,其它均会采用一样的设计,对于抓握、指握、趴握的玩家都可以去选择。
测量手长
玩家可以伸出自己的手掌,按照如图所示测量自己的手长。具体的手长适合的鼠标长度如下:
- 小手:手长≤17cm (适合鼠标长度≤120mm左右)
- 中手:17cm<手长≤19cm (适合115mm<鼠标长度≤130mm左右)
- 大手:手长>19cm (适合鼠标长度>125mm左右)
还有,职业玩家会有一些特定的握法,这样一方面原因是个人习惯,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最大化的操控鼠标。毕竟在职业的赛场上每一次击杀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就是根据鼠标的模具和大小来选择鼠标的方法,以上方法仅供参考,鼠标还是亲自买到手感受下才是最合适的。对于鼠标的握姿方面各位龙宝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啦,下面我们再来聊聊鼠标上的核心部件。
鼠标光学传感器
鼠标传感器是鼠标实现精确定位和顺畅移动的核心部件。目前,光学传感器是主流选择,它具有高精度、高速度、耐用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光学传感器通过发射光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从而实现鼠标的定位和移动控制。
目前除了一些大厂的自研传感器,现在市面上旗舰级传感器为PAW 3950 和 PAW 3395。传感器相对决定了鼠标的IPS (追踪速率)和DPI(每英寸点数),一款鼠标的IPS参数指的是光学鼠标传感器的最大的识别速度值,正常使用鼠标的瞬时IPS速度在50左右,FPS职业选手瞬时爆发IPS最多约在150左右。
DPI越高,鼠标的定位精度就越高,适合高分辨率显示器和精细操作。对于普通的游戏玩家来说,PAW 3395的鼠标已经完全满足日常游戏和办公的需求,而更高级别的传感器,往往是追求竞技的玩家或者职业选手选择。
鼠标微动和编码器
鼠标微动是触发鼠标点击事件的重要组件,往往决定鼠标的点击手感,目前市面上的微动主要分为机械微动和光学微动。机械微动通过机械结构的形变来实现触发,而光学微动则是通过光线的遮挡来实现触发。优质的微动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点击反馈,减少误操作。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微动有:ORMON(欧姆龙)、松下、ZIP、TTC、KAILH(凯华)、HUANO(华诺)等品牌。
微动第一主要决定鼠标的按键手感,不同种类的微动有不同的压力克数和回弹手感。这种手感分为软弹和硬弹,比较软的微动适合快速连点,而硬弹的微动比较适合单点。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第二对是微动决定了鼠标按键的鼠标寿命,有较高的点击次数的品牌微动在长时间的使用情况下不会出现双击的状况。
鼠标编码器也同样重要,一些游戏中玩家会把滚轮键绑定为特殊的操作按键。例如Apex和CS这类游戏中玩家会把跳跃绑定为滚轮操作,这样可以完成一些特殊的连跳身法。
编码器用于检测鼠标滚轮的转动,将这些运动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字信号。滚轮编码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光栅式结构滚轮,另一种是目前在鼠标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式编码器。与光栅结构滚轮相比,机械式编码器具有良好的机械刻度手感,刻度感清晰,滑动一格能够准确的触发并反馈一次信号,具有很好的体验感受。
鼠标的重量
对于鼠标重量这方面,玩家的需求可能和握姿模具相同,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喜好。一些玩家喜欢重一些的,可以带来比较沉稳的感受,而另一些玩家喜欢轻一些的。在长时间的使用环境来看,轻量化鼠标可以带来减轻手部疲劳,降低了手腕和手臂的疲劳程度。
游戏中轻量化鼠标能够快速地调整视角、准确定位目标,操作更加流畅,尤其对于需要频繁移动鼠标的游戏,如FPS(第一人称射击)、MOBA(多人在线战斗竞技场)等类型的游戏,优势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