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流放宁古塔”成沉浸式文旅项目,是消解苦难历史还是创意探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流放宁古塔”成沉浸式文旅项目,是消解苦难历史还是创意探索?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31A05YGA00

"流放宁古塔"是清朝时期一段沉重的历史,如今却被开发成沉浸式文旅项目,引发了广泛争议。该项目计划推出戴枷锁体验、宁古塔古城游览等项目,甚至设计了粉色枷锁等周边产品。虽然项目尚未正式落地,但已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创意探索,也有人质疑这是对苦难历史的娱乐化。

项目引发争议

今年十月中旬,黑龙江省文旅厅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透露了"宁古塔流放计划"的部分设想,包括沿着古人的流放路线设计旅游线路,推出戴枷锁体验,以及在旅游景区推出具有年代感的宁古塔古城等。视频还提到将景区与电视剧《甄嬛传》结合,用"情景演绎+观众互动"的形式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

10月31日,记者致电黑龙江镜泊湖景区询问该项目的筹备情况,接线的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还没有接到有关该项目落地实施的相关通知,目前还只是有这个计划,但是具体怎么办,什么时候办都还没有具体的通知,景区目前也没有开始搭设相关设施。

项目还没有正式上线就已在网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的网友对该项目十分感兴趣,觉得很好玩值得去体验一把,认为这一创意十分新颖,话题度十足,但这一项目也招致了不少批评,认为该项目将流放宁古塔的苦难历史娱乐化,过于轻佻,推出这样的项目无益于促进游客了解真实历史,与文化旅游的初衷相悖。

历史真相揭秘

宁古塔并不是塔,而是黑龙江宁安市的古称,清朝时宁古塔是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流放宁古塔在互联网上的走红是因为在《甄嬛传》中,皇帝将甄嬛的父亲甄远道及家眷流放宁古塔,这场戏成为两人感情的重大转折点。

在历史上,去宁古塔并不是什么有趣的事,而是真的可能会命丧黄泉。被流放宁古塔的知名人士很多,他们当中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

在宁古塔众多的流人中,文学造诣最高,名气最大的是吴兆骞。他五十四年的生命中,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二年。吴兆骞是江苏苏州人,为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其生性高傲,不拘礼法,才华横溢,引人侧目。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参加江南闱乡试,成为举人,十一月南闱科场案起,史称“丁酉顺天乡试案”,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贪财纳贿,后被揭发,顺治大怒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涉嫌考生也都被夺功名,斩首示众。吴兆骞遭仇家构陷,莫名被牵扯其中,或念其牵扯不深,故被判并父母妻兄流放宁古塔。吴兆骞困居宁古塔时,友人顾贞观为他求助于纳兰性德,后得纳兰性德之父纳兰明珠的帮助,终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允许纳资赎归。在吴兆骞的诗词中后人得以了解宁古塔流人的真实生活情况,顺治十八年(1661)吴兆骞在《上父母书》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流放的路程,据学术专著《东北流人史》中统计,清朝东北流人在150万人以上,宁古塔因其偏远,“(流人)至半道为虎狼所食、猿狖所攫,或饥人所啖,无得生也。”到达宁古塔后在当地生活下来反倒会好过一些,这些中原来的流人中许多是文人、官员,渐渐的在东北形成了流人文化。清代,不少文人学子因文字狱或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这其中冤假错案不知凡几,被流放者中很多人并非是作奸犯科之辈,因政治排挤、仇人构陷、冤假错案者甚多,在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客死他乡者难计其数,流放宁古塔及东北流人历史并不是一段轻松有趣的故事。


冬季的镜泊湖景区 图|视觉中国

专家观点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汤澍表示,对于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的发展是持赞成和乐观态度的,这符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但是融合的主题、载体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和讨论。“流放宁古塔这个主题,若仅仅从‘流放’体验的角度来吸引游客短时间体验的话,无疑有噱头之嫌。流放宁古塔因为影视作品的原因而被大众所熟悉,尤其是年轻人,但很多人对宁古塔将军辖区的设置以及清代为什么会有流放该地的产生原因和背景知之甚少。”汤澍认为如果要做这一项目的话,应当有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特别是针对儿童的青少年群体,“我个人还是觉得要做评估,如果项目上马了,也要做好跟踪的调查,了解游客对项目体验的感知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公众对项目的认知,以防出现项目一时热,景区长期‘臭’的情况。”

黑龙江本身有着十分丰富的文旅资源,冰雪、森林等壮阔美丽的自然旅游资源是一方面,即便是要拿“流放宁古塔”这一历史做文章,与其把流放宁古塔的苦难娱乐化成为逗趣的旅游项目,蹭网络热点,把流放宁古塔当成吸引人眼球的噱头,不如深挖流人文化,盘活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这座清朝东北边疆的政治军事中心的文化资源与真实历史故事,当前“流放宁古塔”的项目并没有真正开始落地实施,最终会变成什么样还有待观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