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美食盛宴
潮汕: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美食盛宴
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闻名于世,从生腌到牛肉火锅,从夜糜到各式小吃,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潮汕人的智慧和匠心。2023年底,潮州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成为广东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让我们跟随本文,一起探索这场24小时不间断的美食盛宴,感受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汕頭鎮邦美食街夜景
很多人了解潮汕美食,是从港产片那一颗弹跳力极强的手打牛肉丸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潮汕是中国美食界的孤岛。没有去过潮汕的人不可以自称美食家,因为从鱼生到肥酒,那里遗留了秦朝至宋朝的美食文化。牛肉火锅、卤味、炒粉、鱼丸、砂锅粥、甘草水果、咸水粿、鱼生、生腌、糖葱薄饼……潮汕家常菜以独特口感和丰富风味著称,每道菜都体现潮汕地区文化传统和人们对美食的热爱。这是一趟极致的舌尖旅程,24小时不间断的体验,品尝的不仅仅是味蕾享受,更是对潮汕文化的深度体验。
2023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新一批55个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继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之后,潮州成为全国第六个、广东第二个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
潮州菜对于吃货来说,并不陌生。潮汕人常用方言"省尾国角"一词来描述潮汕地区,自嘲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今天人们常说的潮汕,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座城市。因三面背山、一面向海,独特的风土宝地造就一座"美食的孤岛"。所谓潮州菜,并不局限于如今的潮州市。从历史角度来说,潮州菜是整个旧潮州府范围内所形成的风味菜系,因此也被称作"潮汕菜"或"潮菜"。
生腌让人"一口上头"
北宋名臣彭延年在潮州任职时便写道到潮州的食俗:"午困虾堪脍,朝醒蜆可羹。终年无一费,贫活足安生。"足以证明,宋朝时鱼虾贝类已经成为潮菜餐桌上的常见食材。靠海的优势、漫长的海岸线,给潮汕人的食材清单里带来不可或缺的各类渔获。直到今天,潮菜依然以海鲜闻名,以鲜味著称。
潮菜海鲜中较常见的品类包括鱼、蟹、虾、螺、蚌等,而当中最惊艳的烹饪方式,莫过于"生腌"。如今,各大视频平台的潮汕旅游攻略中,几乎都会出现生腌。各路主播或探店走访,或亲自下厨,那独特的烹饪方式,号称冰淇淋般入口即化的口感,让人难忘。
到底这一口冰爽有什么魅力,让人如此"一口上头"?所谓生腌,就是把鱼、虾、蟹等海鲜或河鲜,用酒、姜、蒜等调料腌制,再冷藏或冷冻制作而成。对于潮汕人来说,只有生腌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海产品的最原始风味,加上肉质细嫩、入口即化,和平时菜肴区别很大,让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瘾。中国烹饪大师、潮州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海平表示,"潮州人从出生开始,每天都在接触生腌,配得了清淡白粥,也上得了宴席。"
牛肉火锅鲜美至极
到潮汕旅游,另一种不能错过的美味,是牛肉火锅。香港美食家蔡澜说,潮汕美食最美妙的食物唯有清水牛肉火锅。今天走在潮汕地区的大街小巷,"潮汕牛肉火锅"随处可见。不产牛的潮汕,却能把牛肉火锅做成汕头市级非遗项目,撒手锏无非是把一个"鲜"字发挥到极致。例如,牛肉从宰杀到上桌不应超过4个小时,有一些讲究的老板甚至要求牛肉和牛肉丸从屠宰到上桌保持在60分钟内,最新鲜的肉仍会跳动;不同部位需要涮的时间不同,如嫩肉只需要涮8秒即可,其他部分通常也是10秒左右。
潮汕牛肉火锅有三个关键词:清汤锅底、牛肉丸和沙茶酱。潮汕饮食,追求的正是吃出食材本源,清汤锅底更能吃出不同部位的牛肉的味道;手打牛肉丸那Q弹口感,以及一口咬下去随即有鲜嫩肉汁流入口腔,让人产生一种《食神》中那无厘头的渲染手法似乎并不过分;潮州菜系特别注重配酱的调味,且以"一菜一碟"著称,而牛肉火锅最地道的蘸料非沙茶酱莫属。由虾米、鱼、芝麻、花生、大蒜、黄姜等十多种原料制成的沙茶酱,咸甜兼备,只需简单点缀,就能勾住舌尖。
"夜糜"越夜越精彩
"粿",潮汕一种特色小吃,据说种类高达上百种,其中咸水粿是本地人极力推荐的小吃之一。小摊上的咸水粿白白胖胖,样子很像港人熟悉的钵仔糕,中间盛着加了一点点辣椒酱的潮州特产菜脯粒。样子很简单,但实际上工序很多,完全是潮州小吃粗料精制的代表。
当夜色降临,潮汕地区的大街小巷变得更加热闹了。一处处抚慰人心的"深夜食堂",拉开了每天宵夜江湖的序幕。潮汕人最地道的宵夜,非"打冷"莫属,也称作"夜糜"。打冷,指的是潮汕大排档经营的熟食冷盘,菜肴中既有沿袭古越遗风的生食或熟后摊冷的海产,也有潮汕山海所出土产腌制的小菜,更有继承和弘扬唐宋以来饮食文明的精品菜式。不过,这些全是配角,主角其实是一碗朴实无华的白粥。
潮汕人把粥称作"糜",用的是东北珍珠米,且必须使用砂锅熬制,在把生米煮熟后还要用余温继续熬,才能煮出一锅米粒分明、口感介于泡饭和粥之间的潮汕白粥。一碗白粥,可以衬托出生腌的咸鲜美味、冰凉爽口,可以检验卤水优劣,还可以吃出鱼饭的原汁原味……最后,以咸杂来画龙点睛:咸杂解腻爽口,化解了白粥的寡淡,挂上了满口的咸香,也解除了饕餮大餐的油腻。人间烟火,不过如此。
玩转小公园 感受百年沧桑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一景
今天的汕头网红打卡点,汕头小公园必有一席之地。
说是小公园,实际面积一点都不小,而是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环形放射状的一大片骑楼老街。汕头开埠于1860年,通商口岸就确定在小公园所在之地。汕头开埠之后,美英法等十多个国家蜂拥而至,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瞬间呈现出"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景象,小公园也赢得"通洋总汇"的美誉。20世纪初,大批侨商纷纷回汕,投资建设铁路、电话、电灯、电报、电车、轮船、自来水、药厂、医院、侨批局等城市基础设施。今天游客看到的建筑和格局,基本形成于那个时期。
经过修复之后的小公园街区,依然保持着历史的沧桑味道。漫步其中,街道两旁皆是三、四层中西合璧的小楼,下面是连成一起、可遮风挡雨的骑楼走廊。米色的砖墙、精致的砖雕、木雕,粗重的圆柱……是这座城市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回到百年前的民国;今天的街区内,业态众多,各式美食小吃、银器行、钟表行、药房等,带着民国时期特色的名称,将时代感浓缩其中,记录着这座城市往日的开放和崛起。
人群熙熙攘攘,空气中飘荡着食物的香气,耳边是不断传来的欢声笑语,恰似这座城市的生机和烟火气,让人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