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荀子《孔子观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荀子《孔子观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aspx?id=a23267d1339f

孔子在鲁桓公庙参观时,发现了一件名为“宥坐之器”的欹器。通过与守庙者的对话,孔子揭示了这件器物“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性,并以此比喻为人处世之道:谦虚则稳,适中则正,自满则败。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译文及注释

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那里有一只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器皿?”

守庙人说:“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皿,空着时就倾斜,倒入一半水时就会端正,注满水后就会翻倒。”

简析

这篇文章通过孔子在鲁桓公庙观察欹器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孔子询问守庙者关于欹器的用途,得知其为“宥坐之器”,即座右铭式的器物,用以警示人们;而后进一步解释,此器空时倾斜,水适中时端正,水满则倾覆,以此比喻为人处世之道:谦虚则稳,适中则正,自满则败。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孔子弟子注水于器,验证了这个道理。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