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为何会选择嘉靖继位?朱厚照的遗言很重要
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为何会选择嘉靖继位?朱厚照的遗言很重要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英年早逝且无嗣,皇位继承问题成为当时朝廷的头等大事。本文将为您揭示为何在众多皇孙中,最终选择了朱厚熜继位,成为嘉靖皇帝。
朱厚照在位期间特别爱玩,但治国和打仗都有一套,可惜最大的遗憾就是去世得太早,而且还没留下后代。这样一来,他死后谁来当皇帝,就成了那时候的头等大事。
朱厚照临终前,将选继承人的重任交给了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他们经过商议,最终选择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帝。有人不禁纳闷:朱见深那么多孙子,为何偏偏选中了朱厚熜?
朱厚照的遗言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41年,做了23年的皇帝,一共有13个儿子,这些儿子又为他生了21个孙子。朱见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早早离世,而且他的皇后王氏也没生下儿子,这意味着他没有嫡出的儿子。因此,在选择继承人时,按照“无嫡出则选长者”的规矩,选择了三儿子朱祐樘为太子,后来朱祐樘成为了明孝宗。
明孝宗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早早离世,大儿子朱厚照成了唯一成年的继承人。明孝宗去世后,皇位自然传给了朱厚照。朱厚照自幼生活在富贵环境中,又是独子,备受宠爱,因此养成了霸道任性的性格。登基后,这种性格表现得更加明显。
朱厚照在位期间,特别热衷于享乐,文官们对他束手无策。为了寻求刺激,他还专门建造了豹房作为消遣场所。尽管如此,他在治理国家和军事上的成就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应州大捷和平定宁王叛乱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朱厚照在31岁时因病去世,且没有留下子嗣,这使得皇位继承问题变得尤为紧迫。临终前,他特意嘱咐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要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来选择继承人,即“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厚照临终前的安排
按照《皇明祖训》,如果朱厚照没有子嗣,就应由他的兄弟继承皇位。但朱厚照的父亲朱祐樘仅有一子,即朱厚照本人,因此这一条无法适用。接下来,只能从朱祐樘的兄弟中寻找合适的继承人。朱祐樘是朱见深的第三子,前两位兄长已早逝,而朱见深也没有嫡子。按照规矩,应轮到朱祐樘的弟弟朱祐杬。然而,朱祐杬在朱厚照登基前两年就已经去世,因此也无法继位。
朱祐杬的后代成为继承人选
既然朱祐杬已故,就只能从他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朱祐杬有两个儿子,但长子已早逝,只剩下次子朱厚熜。因此,朱厚熜成为了最合适的继承人选。当时他年仅15岁,年龄适中,既不会因年幼无法执政而遭到反对,也不会因年长而有自己的主见,影响内阁和太后的权力。
杨廷和等人于是派司礼监太监谷大用、驸马崔元等人前往安陆州迎接朱厚熜。朱厚熜在与母亲蒋氏告别后,随迎亲队伍前往北京登基。
朱厚熜拒绝伪装成太子
抵达北京后,朝廷大臣建议朱厚熜伪装成朱厚照的太子,从东安门入城登基。但朱厚熜坚持认为自己是以朱祐杬之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不应伪装成他人之子。经过一番争执,张太后出面调停,让百官三次请求后,朱厚熜才从皇帝专用的大明门进入皇宫,正式登基称帝,即嘉靖皇帝。
刚登基时,嘉靖因受到内阁和文官集团的压力,不得不暂时称朱厚照为兄长,称朱祐樘为父亲,而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只能称为叔叔。这一安排令嘉靖心中不满,最终通过长达数十年的“大礼议之争”,成功改变了这些称呼。
嘉靖最终改变称呼
通过“大礼议之争”,嘉靖不仅改变了对父亲的称呼,还展现了其高超的权谋手段。此后,他在用人和治国方面展现出非凡才能,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权谋术最为高超的皇帝之一。
综上所述,尽管朱见深有众多孙子,但按照明朝的继承制度,朱厚熜作为朱祐杬之子,血脉最为正宗,因此成为继位的不二人选。至于嘉靖帝后来如何处理与杨廷和等人的关系,又是另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