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倒春寒”?科学解释与诗歌描绘
什么是“倒春寒”?科学解释与诗歌描绘
倒春寒,是春季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倒春寒呢?
诗歌中的倒春寒
让我们先从几首描绘倒春寒的诗歌中感受一下这种天气的特点:
冻人非涸冱,不际倒春寒。
赖炕玩心忘,凭窗数叶残。
棉衣幸未洗,腰疾硬撑难。
无奈忆除夕,重温节日欢。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们在倒春寒天气中裹紧棉衣、靠在火炕上取暖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倒春寒带来的寒冷感受。
金阳和煦洒阳台,瑟瑟盆花喜盛开。
连日寒潮袭大地,一丝春暖解忧怀。
这首诗则通过对比阳光和寒潮,描绘了倒春寒天气中气温的剧烈变化。
风啸长天人鬼悚,玻璃窗上又结冰。
寒潮突降阳春里,颠倒乾坤又入冬。
大雪发威封日本,抹平城镇与乡村。
天罚地怨人惊叹,愤怒苍天性可嗔。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倒春寒来临时的严酷景象,展现了这种天气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
科学解释:什么是倒春寒?
近年来,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普遍出现连年暖冬少雨的气候状况,而立春后的六七九时,往往突然变天,使人产生比冬天还冷的感觉。俗语说:冬下不冷腊下冷,腊下不冷年下冷,因此,这是很正常的春寒。
今年,就出现了“腊下不冷年下冷。”的天气形势,使人一时难以适应。加之从1月23日开始,太平洋环流又由厄尔尼诺现象转变为拉尼娜现象,致使气候变得尤为复杂。立春后,西伯利亚超强冷空气进入我国,气温骤降,给人带来奇冷的感觉,人们认为是倒春寒。不少诗友遂以“倒春寒”为题,大发感慨。
其实,这只是比正常春寒更凌冽料峭的春寒,而不是倒春寒。那么,什么是倒春寒呢?2017年,我国政府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解释道: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8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
如果后春的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则认为是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特别是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而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其危害更加严重。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在春季,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因而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而立春后出现的冷空气,无论多么严寒,都不是倒春寒。
寒潮的影响
寒潮,作为一种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感受寒潮带来的影响:
天空被寒潮染成青灰色
那阴沉的表情
令人间万物瑟瑟发抖
时光被冷风一阵阵吹着
吹得东倒西歪
扯得支离破碎
风声夹杂嘶哑的咳嗽声
大地的呼吸异常沉重
即便诗意也被寒潮渗透
以至于每个文字
都被侵蚀得冷硬而斑驳
于是只能用最冷酷的口吻
来与寒潮呼应
如同两个无情者在对话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寒潮来临时的景象,展现了这种天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结语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春季天气现象,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科学解释和文学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天气现象,从而更好地应对它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