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爬到走的发育全攻略:不同月龄爬行特点及训练指南
宝宝从爬到走的发育全攻略:不同月龄爬行特点及训练指南
宝宝从爬到走,是每一个家长都会经历的奇妙旅程,它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勇气。在宝宝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和惊喜。
(图片源自网络)
从爬到走虽然是宝宝成长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细说起来,里面大有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不同月龄的宝宝爬行姿势特点
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半月,开始出现爬行的状态,这是他的准备阶段。
姿势解析
宝宝趴在地上,以腹部为中心,向左右两侧转圈。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宝宝可用手支撑起来,出现身体向后移动的爬行姿势。
7个月
到了7个月,宝宝“倒退如流”,可退到墙根无路可退怎么办?其实他们很聪明,会借助墙的反作用力量向前移动。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向前用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爬”。
注意: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想“助宝宝一臂之力”,如果辅助的姿势不对,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用手顶着宝宝的腿时,不要把宝宝的腿顶起来。
(图片源自网络)
8个月
出现协调的腹爬姿势,大概在8个月左右,此时宝宝探索的意愿更强烈。他们不满足于趴在地上,而是想接触更高处的玩具和食物。此时,他们会尝试用手将胸部支起来,同时腹部离开地面,分开的腿慢慢向肚子下收。
这就基本上完成了一个手膝位爬行的准备姿势。这个阶段,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宝宝手膝位爬没几步就变成腹爬,然后宝宝会支撑一下再变成手膝位爬行。这时宝宝的爬行动作还不成熟。
(图片源自网络)
9个月
慢慢地,时间来到9个月。宝宝的爬行相对成熟一些:在平地上可以快速向前爬行。随着能力的提升,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在平面的爬行,而是尝试向沙发或者其他高处发起“攻势”。他们把自己向上伸展,慢慢出现向高处爬的状态。
开始时,他们先从翻越家长的腿开始,这项技能越来越灵活之后,开始挑战更高的障碍物。
10个月
一直到10个月左右,宝宝掌握了手膝位爬行,会尝试扶着沙发站起来,出现了扶站的状态。虽然能扶站,但是不会左右移动。他们可能会站在原地,扶着沙发或者围栏蹲下捡玩具,在蹲起的过程中增加稳定性和力量。
(图片源自网络)
11个月
时间指向了11个月,宝宝慢慢地敢向侧方迈步,出现了侧走状态。家中的物体如沙发、茶几成为了宝宝侧走的辅助。这时候要注意安全,家里的边角尽量用防撞贴包起来,避免磕着宝宝。基本上在这个月宝宝会扶着下蹲捡起地上的玩具。
12个月
时间推移,来到12个月,宝宝基本上具备了行走的能力,有的宝宝可自己不扶着向前行走几步。有的宝宝会在1岁一两个月出现,这也没有问题,宝宝发育存在个体的差异。
发育迟缓宝宝的引导方法
在引导发育迟缓的宝宝腹爬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在后方顶着宝宝向前爬行的时候,容易将腿向上顶,而不是平行向前。
正确的做法
家长压着宝宝的足,将宝宝整个脚向下压着,这样宝宝的感觉和接触面大了,再用力时就会更好。
宝宝从腹爬向手膝爬行进阶时,对于发育迟缓的宝宝,双腿分开较宽,没有完全收在肚子底下。这和宝宝腹部力量、下肢屈髋屈膝的力量都有关系。
针对腹部力量
可以给宝宝训练仰卧起坐。
针对下肢屈髋屈膝弱的宝宝
可以让宝宝趴在家长腿上或者被子上进行训练。肚子悬空,家长在身后拿着宝宝的腿引导宝宝自己屈腿的动作。
注意不要让宝宝腿向外屈曲,而是让腿屈曲在肚子底下。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实现手膝位爬行后,让他多练习扶物站起,进而学会扶站。
让宝宝从手膝位扶着沙发站起来,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小板凳上站起来,反复训练增加宝宝下肢的力量。
宝宝从扶站到扶走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他们突然摔倒,可能会导致宝宝害怕行走。
宝宝会站立以后,可以尝试让宝宝学走。开始时用小棍子引导宝宝抓着向前走,慢慢地换成袜子,然后让宝宝自己走路。
(图片源自网络)
肌张力高宝宝的训练重点
肌张力高的宝宝在爬行的时候,尽量将他的手掌打开,这点很重要。
其次,肌张力高的宝宝多去做体位转换的训练,比如从坐到趴,从趴到坐等。体位转换的能力加强后,对整体的移动能力提升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