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耳:传统中药的现代抗癌之路
槐耳:传统中药的现代抗癌之路
槐耳,这种生长在洋槐、青檀等阔叶树树干上的真菌,在传统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槐耳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逐渐被揭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槐耳的药理特性、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为您展现传统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新应用。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槐耳在癌症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临床研究表明,槐耳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类型中均展现出强效的抗肿瘤作用,其可通过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药物耐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等方式,发挥协同作用。尽管槐耳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了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但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多样的作用机制仍需要深入研究。
槐耳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甾醇和生物碱。提取槐耳的方法有水提法、高温高压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醇提法等,不同方法会影响槐耳的提取率和生物活性。槐耳多糖作为主要活性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槐耳及其活性成分能够影响多种关键因子和通路,如抑制蛋白激酶、调节转录因子、干扰细胞信号转导等,进而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氧化应激、干扰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诱导自噬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最终发挥抗肿瘤活性(图1)。
图1 槐耳抗癌特性及分子机制概述
综上所述,槐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这篇综述总结了槐耳的药理特性、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为未来槐耳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Zhang XN, Tong SQ, Qin JJ, Guan XQ. A Critical Assessment for Hualer,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ancer Therapy: Medicinal Characteristics,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In-Vitro and In-Vivo Anticancer Activ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ncology Advances. 2024;2(1):29-47. doi: 10.14218/OnA.2024.00007.
通讯作者简介:
管晓庆,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医师,副研究员,硕导。围绕胃癌的精准治疗和创新药物研发的重大需求,利用中药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致力于揭示胃癌治疗新靶点,开发创新型药物,并推动胃癌基础研究及中药临床转化。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dvanced Science、Pharmacological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Chinese 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张喜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药学专业。
Oncology Advances期刊简介:
英文期刊Oncology Advances是由华誉出版社 (Xia & He Publishing Inc., XHP) 出版的肿瘤学期刊。期刊主题涉及人类癌症临床和转化研究的各个方面,以及新治疗方法的相关实验室研究。期刊网站: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journal/oncoladv。投稿网址:https://www.publinexh.com/oncoladv/submit。期刊邮箱:oncoladv@xiahepublishing.com 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