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茜草:从传统染料到现代应用的植物百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茜草:从传统染料到现代应用的植物百科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4/12/47301902_1134072504.shtml

茜草,这种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植物,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红色染料来源,更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从《诗经》中的记载到现代科学研究,茜草在染料、饲料、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茜草的方方面面,从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到栽培技术,再到其丰富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研究历史

茜草最早见于《诗经》,”缟[gǎo]衣茹藘[lǘ],聊可与娱“中的茹藘即为茜草,可见茜草最初是作为一种染料。茜草作为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记录为”茜根“,直至明代前大部分本草著作中均以”茜根“作为茜草的正式名。到了明清两代则多以”茜草“记载,《本草纲目》中还汇集了茜草此前的诸多别称,如茅蒐[sōu]、茹藘、染绯草、血见愁、风车草、过山龙等。茜草的植物形态描述及图示最早见于宋《本草图经》:“叶似枣叶而头尖下阔,三、五对生节间,其苗蔓延草木上,根紫色”[1]。

形态特征

00:18

茜草介绍(来源:胡宇宇)

根与茎

茜草为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通常长1.5-3.5米,根数条至数十条条丛生[9],根状茎与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11]。茎数至多条,有4棱,棱上生有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2]。


茜草的茎

茜草的茎

茜草叶片为纸质叶,4片轮生,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厘米[2],宽1-4厘米[9],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叶片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2]。


茜草的叶

茜草为聚伞花序,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10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约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毫米,外面无毛[2];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无毛[9]。

茜草的花

果实与种子

浆果为球形,径4-5毫米,成熟时桔黄色后转为黑色[2][9]。整体水平上,茜草果实内含种子1-2粒,种子半球形,在直径面中央处凹陷如碗状,凹陷内具毛,种皮黑色,与胚乳贴紧;胚乳青黑色,充满种皮内的空间[12]。


茜草果实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茜草的原产地为希腊、非洲东部和亚洲,在南欧、东南亚、东亚以及非洲东部均有广泛分布[3]。

中国分布

茜草自然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等地[2]。

生长习性

茜草通常分布于疏林地、林缘、灌丛或草地上[2]。茜草为半喜阴植物[6],性耐寒、怕积水,能在露地越冬,适宜在疏松肥沃、深厚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而地势高燥、土壤贫瘠以及低洼积水处均不宜茜草生长[7]。凉爽、湿润的气候能促进主茎分枝。夏季高温炎热,月均地面温度达50℃以上时,生长相对缓慢,但随着年龄增加抗旱能力增强[6]。

茜草能露地越冬,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出苗,4-7月为地上植株营养生长期。立秋后,营养生长逐渐减慢,从主茎的顶端及中上部茎节处陆续开始抽生花枝,主茎顶端均能分生9-10对花茎,8月中上旬孕蕾,9月上旬为盛花期,开花同时地下根生长进入旺期。10-11月结果,11月上旬种子成熟[6]。茜草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低于15℃或高于25℃会抑制其萌发。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明显缩短[13]。

生长在树林中的茜草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茜草属于兼具自交、异交相的混合繁殖系统,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当天达到最大,花粉则在末花期蕾期由花药囊开裂释放。自然环境中主要靠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进行传粉,通常以种子繁殖[14]。

人工繁殖

种子播种

于10-11月茜草种子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储藏备用。于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选种植。播后保持苗床土壤湿润,视天气状况做好抗旱防渍工作。幼苗出苗一段时间后进行间苗,长势良好时起苗移栽[7]。

分株繁殖

于2月中旬,将植株根部起土,剪去粗根以入药,将剩余根茎切成每段带芽的小段[6];或在种株萌芽出苗后,将根部挖起后分剪成连根带有嫩茎的小苗,用于栽种[7]。

[qiān]插繁殖

秋季按种子播种要求建立苗床,需要有自然遮荫或人工架棚[6]。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茎蔓,剪成带2茎节的插条,扦插于苗床上压实、浇水并加以管理[7]。发根成活后,翌年5-6月进行移植[6]。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进行茜草人工栽培时,应选择管理方便、土层较深、肥力尚可或易于培肥、水利条件良好或易于改良的壤土地块种植。另外,由于茜草的药用价值,选择地块时,应确保种植区域内水源、空气洁净且远离污染源,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7]。

茜草有半喜阴习性,栽培时宜与直立高杆的植物隔畦[qí]间作。冬播或春播前进行整地,翻耕同时翻入基肥,耙碎土块、拣去杂物、耙平畦面[6],根据地块大小开沟。播种后上覆以精细栏粪肥、草木灰与稀土混匀的肥土[7]。

田间管理

种植时需施足基肥,后续看苗追肥,防止植株徒长[6]。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施用肥料时应尽量减少单质化肥,积极推广农家有机肥、沼肥和微生物肥料。施肥通常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年进行2-3次中耕施肥[7]。

茜草喜湿但怕涝,因此在栽培时需根据地形建造水利设施,解决抗旱等农事用水问题,并在低洼积水和多雨季节做好清沟排水工作[7]。

茜草为攀援植物,为便于其生长和后续管理,出苗后应及时在植株旁插立枝条或小竹助其攀援。8月现蕾齐除留作种用外,为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生长,应将其花序摘除[7]。

病虫害防治

茜草病虫发生较轻,偶见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5],可施用波尔多液、代森锌、石硫合剂等药剂进行防治[6]。主要害虫有蚜虫(Aphidoidea)、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barinus)[7]。此外,鳞翅目(Lepidoptera)的小豆长喙天蛾(MacroglossumstellatarumLinnaeus)是以茜草为食的中型食叶害虫,在中国辽西地区为害面积相对较大,对三年生以上的茜草为害尤为严重[15]。少量虫害可用物理诱杀、保护天敌等方法防治[7]。

采收

供饲料用茜草,可于植株旺长期至现蕾开花前割取地上茎叶;供食用茜草可采收全株洗净后用于食品加工;供药用茜草于移栽后2-3年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收。采收时割去地上部分,挖取地下茎根,去除泥土直接鲜用或晒干贮藏备用[7]。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茜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红色植物染料[10],无合成染料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益,且具有杀菌、芳香、无毒的优点,被誉为“绿色染料”[16]。此外,茜草染料还有一定的抗紫外线性能[17],在棉、羊毛、涤纶等材质织物上都有良好的染色性能[17][18][19]。

茜草质地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20],加之其再生能力强,能多次刈[yì]割,茎叶含水少,易调制为青干草,是一种很好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21]。

药用价值

茜草的根和根茎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8],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中医中主治血热咯血、吐血、便血、经闭、产后瘀[yū]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状[9]。

相关研究

医学研究

茜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已被深入研究,目前已分离出蒽醌及其苷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萘醌类、萜类、环己肽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化合物[20]。其中,醌[kūn]类、环己肽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的药理表现具止血化瘀、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活性[22][23]。

材料学研究

茜草是历史悠久且无污染的植物染料,但若将茜草用于纺织染整业的商业化生产,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24],因此研究者致力于对使用过的茜草染料进行回收重复利用[25]。此外,使用超声波、蛋白酶等无污染处理方式提升茜草染料染色性能也是领域内研究热点[26][2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