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为民:深港数据合作的四大痛点与未来展望
洪为民:深港数据合作的四大痛点与未来展望
深港数据合作是当前大湾区发展的重要议题。丝路智谷研究院大湾区研究中心总监洪为民近日参与筹办第七届深港(澳)大数据论坛,随后以“深港数据合作的一些思考”为题在香港《镜报》发表评论文章。文章指出,深港数据合作面临四大痛点:不敢共享、不愿共享、不会共享、不能共享。同时,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制定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据要素权属关系与定价机制不明确、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能力不足等。展望未来,跨境数据流动应以需求为导向,同时可引入“负面清单”概念,由政府提供保障。
深港数据合作的痛点
深港数据合作面临四大痛点:
不敢共享:香港目前尚未有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只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订定的隐私保护法,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各方对数据共享存在顾虑。
不愿共享:数据共享涉及利益分配问题。例如,2019年黑暴事件后,深港数据共享变得敏感,各方都变得谨慎。数据共享需要建立在互信基础上,而地缘政治等因素增加了互信难度。
不会共享:不同数据拥有者在技术协议和数据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异,缺乏相互操作的技术或协议,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
不能共享:地缘政治影响下,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数据应用及数据共享面临额外安全限制。在政治层面,一些原本可行的数据共享方案可能变得不可行。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制定面临的挑战
数据要素权属关系与定价机制不明确:如何公平合理地共享数据使用及应用权是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国家在数据确权方面已经走在前列,但关于数据归属权和定价机制的讨论仍在持续。
法律制度和合规性问题:数据跨境流动涉及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制度,监管能力存在差异,解决纠纷的方式也不同。此外,数据安全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跨境数据共享的难度。
规则和标准的挑战:在解决纠纷时,需要明确适用的法律和规则,以及仲裁机构的选择。目前,虽然广东省政府、网信办和特区政府已经迈出第一步,但仍有许多短板需要弥补。
跨境数据监管能力不足:跨境数据涉及不同法域,执法权受限。例如,中国内地执法部门对香港没有执法权,香港也尚未制定数据安全法,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此外,技术问题和技术人才短缺也是重要挑战。香港在数字技术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缺口,尽管香港在人工智能论文引用方面全球排名第三,但实际应用层面仍显不足。
未来展望
洪为民建议,跨境数据流动应以需求为导向,企业可以根据商机寻找相关数据。数据源可以是多方面的,甚至是跨境的。他提出可以采用“负面清单”概念,由政府提供必要的保障,其余则让市场发挥作用。
洪为民,丝路智谷研究院大湾区研究中心总监,港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担任互联网专业协会荣誉会长、华人大数据学会执行主席、香港-东盟经济合作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香港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及香港玉山科技协会副理事长多职。
丝路智谷研究院是中国排名第四的顶尖智库。由南京大学及光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最新中国社会智库最新排行榜,丝路智谷研究院全国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国第六位,跃升为全国第四位。南京大学及光明日报社所发布的智库排行榜,是中国当前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排行榜。
丝路智谷研究院(China Silk Road iValley Research Institute)是由中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汇集了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教育产业研究专家、金融科技研究专家,聚焦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骄人成绩。
丝路智谷研究院此前已被中央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推出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列为中国最佳20所“一带一路”研究机构之一,已有数十篇内参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以上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