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等效光圈揭秘:为什么手机虚化效果永远赶不上相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等效光圈揭秘:为什么手机虚化效果永远赶不上相机?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N75NGN05560US1.html

在手机摄影日益普及的今天,"等效光圈"这个专业术语经常出现在各种手机相机的宣传中。很多手机厂商会标榜自己的产品拥有超大光圈,如f/1.5、f/1.2甚至f/0.95。这些数值在专业相机上确实非常惊人,可以轻松实现背景虚化效果。但手机的光圈真的有那么大吗?手机的虚化效果真的能与相机媲美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等效光圈的概念及其对手机摄影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光圈的基本概念。光圈是镜头中的一个开口,其大小决定了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画面亮度越高;反之则越暗。光圈的大小通常用f值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越小。例如,f/1.4的光圈比f/2.8的光圈大,能接收四倍于后者的光线量。

光圈不仅影响画面亮度,还直接影响景深效果。景深是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即前后景物的模糊程度。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主体越突出;反之则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例如,f/1.4的光圈比f/2.8的光圈能产生更浅的景深和更明显的虚化效果。

那么,为什么手机能够标榜如此大的光圈值呢?这就需要引入"等效光圈"的概念。等效光圈是在不同传感器尺寸下,为了获得相同画面效果所需的光圈大小。传感器是摄像头中的关键元件,负责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形成数字图像。传感器尺寸越大,能接收的光线越多,画质越好;反之则较差。传感器尺寸通常用对角线长度表示,单位是英寸,但这个数值并非实际长度,而是历史沿用的约定。例如,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为35mm,对应的对角线长度约为43mm。

由于手机体积的限制,其传感器尺寸普遍较小,主流手机传感器尺寸大约为1/2.3英寸,对应的对角线长度约为7mm,与全画幅相机的43mm相差甚远。这意味着手机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量远少于相机,画质也相对较差,两者间的光圈难以直接比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手机采用等效光圈的概念,即手机光圈大小需要乘以一个等效系数,才能与相机光圈进行比较。这个等效系数的计算方法很简单:用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对角线长度除以手机传感器对角线长度。例如,1/2.3英寸的手机传感器,其等效系数为43/7≈6.14,也就是说,手机的光圈需要乘以6.14,才能与全画幅相机的光圈进行比较。

现在,让我们用等效光圈公式来计算一下手机光圈的实际效果。假设某手机光圈为f/1.5,传感器尺寸为1/2.3英寸,那么等效光圈为f/1.5×6.14=f/9.21。这意味着,手机的f/1.5光圈拍摄效果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f/9.21光圈,这样的光圈大小几乎无法实现虚化效果。即使是宣称f/0.95的光圈,等效光圈也只有f/0.95×6.14=f/5.83,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f/5.83光圈,虚化效果也相当有限。因此,尽管手机标榜的光圈看起来很大,但实际效果远不如相机。

那么,手机是如何实现虚化效果的呢?实际上,手机的虚化效果主要依靠算法模拟。手机通过软件识别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然后对背景进行模糊处理,从而达到虚化效果。这种虚化效果虽然看起来不错,但与相机的光学虚化效果相比仍有本质区别。目前来看,手机的虚化效果无法与相机媲美,因为手机的虚化效果基于算法,而相机的虚化效果基于光学原理,两者在原理和效果上都有本质差异。当然,对于一般拍摄需求,手机的虚化效果已经足够使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