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价快速走高,反映什么样的资产定价逻辑?
国际铜价快速走高,反映什么样的资产定价逻辑?
年初以来,国际铜价表现亮眼,美铜(COMEX)期货价累计上涨了15.2%。铜作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其定价可从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出发。那么,如何理解近期国际铜价的快速上行?市场在交易什么?
商品属性:1)关税预期推动美铜价格上扬,跨市场价差增大
从铜的商品属性出发,近期提振铜价的直接因素就在于关税政策预期的扰动,美国加征关税会提高进口成本或限制供应链流通,从而改变市场供需平衡。
1 月31日,特朗普宣布最快将于2月中旬起对包括铜、铝等多个行业实施新的进口关税。由于对进口铜加征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市场铜价以覆盖关税成本,美铜大幅上涨,带动跨市场价差走扩;在此过程中,贸易商将铜运往美国仓库以套利,过去一周,伦铜库存减少7500吨,美铜库存则上升1596短吨,由此也带动了其他市场的铜价上行。
向后看,关税政策将如何影响铜价?在绝对价格维度上,短期内,由于美国企业可能提前锁定海外供应链、增加进口囤货,关税预期对铜价的推升存在需求前置的效应;而若关税长期实施,美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用铜行业的成本上升可能抑制需求,进而拖累全球铜价。在跨市场价差维度上,尽管特朗普目前对关税态度整体有所软化,此前对加、墨两国的加征关税暂缓执行一个月,但市场短期似乎依然押注美铜与伦铜价差走扩的逻辑,然而,若关税不及预期,伦铜与美铜的比价或将迎来修复。
商品属性:2)供需层面上,供应总体偏紧,需求改善仍待验证
回到基本面来看,供需层面上,需求决定中长期方向,供给影响价格弹性。供给端,近期铜精矿 TC现货指数持续回落,矿端供应紧张,铜矿干扰率较高,供应总体偏紧。
需求端则与全球经济需求改善情况相关,此前美国实际GDP增速不及预期,欧洲经济持续疲软,但1月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迎来边际改善,相对利好铜价短期修复,后续需求改善仍待数据验证;国内方面,节后复工复产或带来阶段性累库,但随着消费逐步修复,累库斜率有望显著放缓,向后看,下游消费有望在新能源车产销上升、电网投资加大、家电以旧换新等主要逻辑下得到提振。
金融属性:美元、通胀、货币政策引导铜价中短期波动
与其他商品定价逻辑类似,基本面供需关系更多是从中长期决定价格走势,而金融因素对中短期波动的解释力度更高。所谓铜的金融属性,主要考虑三个维度:一是指铜所具备的投融资、保值增值等功能;二是指铜价与美元的相对关系;三是聚焦资产配置,考虑铜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联动的特性,一方面,铜价波动会向通胀传导;另一方面,铜也是不生息的实物资产,其持有成本由实际利率决定,也会受到通胀影响,因此铜价与通胀、货币政策关联度较高。
由此来看,金融属性方面,市场当前主要交易美元走势、通胀预期及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近期美元回落利好铜价,但后续“强美元”或仍是基准情形,积极因素可能有所消退;而特朗普政策主张带来再通胀压力,美联储虽步伐放缓但仍处于降息区间,铜作为抗通胀资产,吸引力有望得到支撑。